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养成角度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大学生形成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价值取向,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高知群体,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度,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化进程。本文旨在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机制,探讨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培养机制,以期提高教学育人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观念 契约精神 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述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全民族需要遵守的共同道德,又是全社会要形成法制观念与契约精神的价值取向。作为受教育程度教高且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其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度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快与慢。本文旨在针对高校在大学生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机制建设与运用提供理论支撑,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培养机制。
1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永远是在教师的“教”主导下而进行,“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是否“学以致用”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学生。因为在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参与感”的缺失,所以出现各种消极应对思政课的尴尬现象——旷课、逃课、上课玩手游、睡觉、做专业课作业等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还出现了“有偿代课”等不合时宜的现象。
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在调动和激励大学生学习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作用上,第二课堂的效能更易发挥出来。在大学生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养成过程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法院、检察院等资源,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专业教师带队,“走出课堂”“走进法庭”,在“法庭外”讲授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法庭内”旁听实践,聆听诉讼员的陈述,律师的专业辩护和审判长的审判,带着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评判法官定罪量刑是否公平、公正和有据。这样,既填补了学生学习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过程中“真实感”和“参与感”的缺失,又增强了学生在亲身参与案件审判后,对真实案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助推了学生深入掌握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高度,逐步养成知法、守法和用法的良好习惯。
2严把课堂教学过程及质量的制约机制
现阶段,凡是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老师不难察觉,当下大学生对于学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大多数人是采取的一种阳奉阴违的态度。排除课堂的教训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素之外,课堂考勤及课程结业形势的宽松化,直接让学生感觉“毫无压力”,旷课、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游、聊天以及学习专业课知识等“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堂的“常态化”。
在严把课堂教学过程及质量的目标下,应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考核与评判,既重视考核学生对法律、权力、平等、自由、公平等与法治密切关联的概念与含义,同时在百分制试卷中,也要提高对考试及格水平的要求;注重对学生技能目标和价值目标的考核与评判,以通过要求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街道的形式,让学生与社区、街道等地的职能部门联系,分析和诊断社区、街道的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不足或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所提方案”的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给予量化评分。这样既可以增加大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又可以完成大学生服务社会和实践育人的双重任务。
3挖掘职能部门效能的保障机制
3.1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开设法治教育通识课程
对非法律專业大学生开设《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法治教育通识课程,既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兴趣爱好,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向大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同时又可以减轻政府对公民的普法教育压力,形成良性循环。
3.2聘请“专业师资”进校园
在我国各高校所在地,均有大批有“专业化背景”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相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系统内师资力量的“近亲繁殖”,校外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从实战的角度对法治观念与契约精神的专业解读,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教育意义。
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让专业人员进课堂,既可以让学生发现课程教学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又可以促成任课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形成良性竞争循环,更有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机制的构建与运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体制与制度需要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不能简单的界定为“1+1=2”,同时,即使机制再合理,缺乏人的积极参与亦是无法执行到位的。因此,改革现有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体制与制度,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雅光.略论美国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培养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8(02).
[2] 张雅光.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理论导刊,2014(08):72-75.
[3] 王红艳.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