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感悟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活动开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的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朗读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然而,就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视不足,朗读教学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立足高中语文教学,探索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意义及其有效性对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语言的学习中,听、说能力至关重要,是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相对于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言,听、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技能。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学生朗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听与说的有机体,只不过这里的听、说是专业化的,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长期的朗读训练,对刺激学生的听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朗读作为一种规范性的语言表达模式,朗读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规范性的认知,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去说、去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高考的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无声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眼、耳、思维的共同作用。而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要想深入地理解作文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将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整合起来,方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这里的“有声语言”,我们也可以称为朗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朗读作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所以说,在语文的阅读方面,默读和朗读,学生所获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朗读与默读的有机整合,则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言的学习方面,语感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往往直接决定其语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我们常说某某同学的语感较好,因此语文学习很好。学生语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过程。而朗读训练,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朗读的技巧,如停顿、节奏、语调等,方能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语感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朗读具有规范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更加深层次地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提升。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高考缺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上,进而导致学生的听说能力低下,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朗读训练作为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强化朗读训练,有利于促使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继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俗称百科之母,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积极改变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通过朗读训练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提高教师朗读教学实践能力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否强化朗读训练,与教师的教育意识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朗读教学的意识。首先,现代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积极转变应试化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育目标、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朗读训练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朗读教学,积极开展朗读训练,为实现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教学实践能力。就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能开展很好的朗读训练。教师朗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对情感的领悟和把控能力息息相关。而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则能够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教学实践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范读,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给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为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强化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强化指导,日积月累,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首先,强化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在朗读训练方面,普通话水平直接关系学生朗读效果的好坏。如果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咬字发音不准,又何谈朗读的情感、思想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立足基础的语文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让学生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在朗读训练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培养。朗读,是规范语言使用的过程,朗读的技巧、方法等,直接关系到学生朗读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应当强化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朗读过程中的重音、停顿、节奏、语气等的把握,都能够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能够让学生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让人耳目一新,并能从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其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首先,语文课堂中的比较朗读。所谓比较朗读,是指针对同一段文本,教师让不同的学生进行朗读,比较朗读的效果。比较朗读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尽其所能朗读;另一方面,在比较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别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在朗读训练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竞赛活动的开展,如诗歌和散文的朗读活动、戏剧和小说的朗读活动、文言文的朗读活动等,各种各樣的朗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举办朗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应试化的语文教育模式,积极开展朗读训练,强化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索梅.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法的应用及其实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