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紧扣社会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人才培养自然也就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对小学生语文课程而言,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键能力的发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探讨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转变,逐渐从单向度的知识传授演变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则是构成培养目标的主体内容。因此,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与素养提升就成为现阶段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指素养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或者占据主导地位的素养,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乃至全面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当前,各主要教育强国,如日本、新加坡等均以本国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台了核心素养体系,我国北师大课题组也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表现与成长方向研究制定了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发展性的特点。当然,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学科差别,甚至同一学科在不同阶段,比如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核心素养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和学科属性与教育目标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尚无权威的机构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明确的表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陈先云老师的四力模型,他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归纳为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此种界定方式虽然凸显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但却模糊了素养与能力之间的差别。笔者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小学语文素养概括为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与人文素养四个层面内容,其中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属于学科基础素养,而思维素养与学习素养则是综合拓展素养。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语言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方法,广泛的语言积累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也有着很好的效果。现阶段学生语言积累的路径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以课文阅读、分析、講解为手段,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但相比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需要而言,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紧扣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就成为当前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教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课文的4—5倍,才能满足学生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将课外阅读活动与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举办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五本书,并给学生推荐了阅读书目,比如《儿童唐诗选编》《古代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儿童版中国历史》《安徒生童话》《小小发明家》等,轮流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不仅要说出书中的主要故事,还要说明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与语言素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夯实文本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文教学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而文本分析则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关键路径。因而,夯实文本分析自然也就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内容。教师在文本分析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审美分为重点词句、段落审美,以及篇章整体审美,前者以修辞方法为重点,后者以文章的风格、思想、感情为重点。就以《秋天的雨》教学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秋天的雨,比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就采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此类句子的分析。其次,教师要借助文本阅读与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以《秋天的雨》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借助了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学习工具,要求学生针对文本学习的内容,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以秋天的雨为中心,从人、气味、声音、颜色四个角度绘制了导图,比如声音中有小松鼠、小喜鹊、小青蛙、树,颜色中有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等,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
(三)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主干课程,肩负着语言能力培养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双重任务,其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属于基础性任务。语言能力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能力,必须与学生的课程学习乃至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此,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中,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常态化的训练中不断实现语言能力发展的目标。首先,就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言,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说”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用适宜的语言将内心的意图清晰地表现出来。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为复述法,简言之,便是在课文阅读教学完毕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的内容、故事复述出来。比如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中,让学生以故事讲述者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此故事,并要求学生给予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其次,就文字表达能力而言,一直以来,文字表达能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笔者采用的方法为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借助仿写、续写、改写等手段来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比如在《翠鸟》的教学中,笔者举出重点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让学生尝试着仿写。
(四)优化教学模式,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属于典型的师主生从型教学,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很多时候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已,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然也难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新并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与学习品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推动课堂开展的关键。对此,教师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好启发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中非常看重小组任务教学法,以小组作为学习单位,以任务作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媒介,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构建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育背景下的新型课堂。
总之,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两大“法宝”,并且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核心素养是关键能力的内化,而关键能力则是核心素养的表现,这就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教师要从语言、思维、学习、人文四个角度出发,落实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与发展,提高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10).
[2]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