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手动脑,事半功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里我想着重就我们的课题研究,谈谈自主学习这个问题。
  【关键词】研讨与练习;自主学习;自学提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里我想着重就我们的课题研究,谈谈自主学习这个问题。
  自主学习,即学生主动自发地学习,即不用人督促,积极主动地学习,学有目标,学有效果。但是这种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只流于形式,比如,学习新课之前,预习是少不了的。但是这所谓的预习,也只是把课文看一遍,或读一遍,解决字词上的“拦路虎”,似乎就万事大吉了。这与我们所要求的自主学习相去甚远。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更有效更快速地进入文本、探究文本,使自主学习更能落到实处呢?经过我们课题组潜心研究,借助于课本上已有的资源——课后“研讨与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学提纲,效果十分显著。
  一、字词积累,音形义的总和
  每篇课文后面都设计有“读一读写一写”,这个可以作为学生的字词积累,当然这些也不能就统一要求,有些是要求学生辨析字音,有些是要求学生辨析字形,还有些词语是要求学生掌握字义,这些都要让学生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开始时要做一番引导,然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梳理。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羚羊木雕》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抹”“逮”是多音字,就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读音;“脸颊”“怦怦”是易读错的字词,这就要求学生记忆,而“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就是需要学生除了记忆以外,还要学会运用。那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不能一概是给加点字注音,还应有根据注音写汉字,解释下面的词语或用这些词语造句。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自己就会分类,字形字音字义都会有所把握。
  如学生在设计《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字词积累时是这样设计的:
  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或汉字填空
  黝(  )黑     滞(  )  留     轩(  )昂     侏儒(  )
  酒肆(  )     愚dùn(  )     器yǔ(  )     xī(  )利
  gān  gà(  )
  2.解释成语并造句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因此,“整体感知”的内涵和地位,在现阶段起了实质性的变化。这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也是有所体现的。
  比如七年级下册(以下统称七下,以此类推)第一课《散步》研讨与练习一:“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这道题就要求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再利用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比如文章题目的妙处呀,比如以小见大的写法呀,对这些进行宏观理解,再通过置换题目,感受自然会更深刻一些。再比如八上《蜡烛》一课研讨与练习一:“阅读全文,朗读令你感动的一些片段,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并說说结尾两句话的含意。”首先要读完整篇文章,然后在短时间内达到对课文人物的理解,在理解了人物形象的意义之后,完成对最后两句话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充分利用好这些题目,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梳理情节,理清结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那么既然这些事件能够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借助于情节的梳理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同样以八上课文为例,《芦花荡》的研讨与练习一:
  通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的这种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通读全文,梳理清故事情节,那么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就跃然纸上了,哪些情节表现了他的自信,哪些表现他的自尊,也是一目了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阿长与山海经》研讨与练习一:“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本题先是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事件,梳理故事情节,重点写了什么,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就其内容而言,还有欲扬先抑的写法,最后再整体感知阿长的性格特点。可以说这道题目几乎涵盖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训练题。这样的题目,学生不仅做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而不会“望文止步”了。   四、研读课文,深刻理解
  这类题目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所谓研读,就是要钻研阅读。就是要对文中的语段、句子,甚至是词语细细琢磨,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比如七上《散步》研讨与练习二:“‘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此处联系全文就会知道,这里是指“我”作为家中的中流砥柱,上要赡养母亲,下要照顾好孩子,这就是他们的使命,所以责任是很重大的,他们必得“慢慢的,稳稳的”“很仔细”。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再推广开来,引导到国家这个大家庭中,学生对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了。其他如句子的研讨(七上《我的老师》研讨与练习二),词语的研讨(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讨与练习三),等等,举不胜举,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能超越课堂,跳出课本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在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也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了,使学生能够在鲜活的学习实践中得到更多知识,受到更全面的训练。
  (一)比较阅读
  八上《台阶》研讨与练习三,把本文与《背影》放在一起,从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两方面进行比较,体会写作上的特点。《信客》研讨与练习二,《背影》《台阶》《信客》三篇文章,从语言的角度进行比较,体会语言特点。《中国石拱桥》研讨与练习三,将文中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辞海》及游记《夜宿卢沟》相比较,体会选材的特点以及文体的差异等等。
  (二)揣摩心理
  八上《芦花荡》研讨与练习二,以二菱的眼光,去写老头子痛打日本鬼子的行为,体会人物感情,体现侧面描写的妙处。
  八下《藤野先生》研讨与练习四,“阔别20年了……从课文的主旨出发,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的心迹。”理解鲁迅先生爱国情怀。
  (三)改写仿写
  七下《最后一课》研讨与练习三:“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转换角色,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再创作。
  八下《俗世奇人》研讨与练习四:“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学会观察,习得写法。
  其他如学会对文中内容或人物进行评价,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等,也有体现。
  综上所述,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训练,现在学生们已经可以通过“研讨与练习”这条“曲径”,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我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先是把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课的自学提纲,循环往复,每组一学期至少要完成四篇课文的自学提纲。轮到哪一组时,他们都会认真阅读课文,仔细研究“研讨与练习”的問题,潜心设计,最后都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仅可以浅层理解文章内容,更能深层把握课文的情感,徜徉在语文学习的殿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真可谓是美不胜收。最后,我想用我的学生的一份自学提纲作为本文的结尾,请大家指正。
  《大雁归来》自学提纲
  【自主预习】
  1.根据拼音或汉字填空
  缄默(  )     狩猎(  )    凋(  )零
  迁xǐ(  )   雾ǎi(  )      kuī(  )探
  2.成语解释并造句
  目空一切
  3.了解作者(略)
  4.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课内探究】
  (一)阅读本文,参考下面材料,思考问题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早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1.作者在文中对大雁做了哪些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体会其作用。
  2.“我们……在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指什么?
  3.如何理解“越来越傲慢和越来越完美的社会?”
  4.“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我们的本质”指什么?
  (二)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的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拓展检测】
  1.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越来越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