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家校共育的途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访,曾经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在出现了很多现代化通讯方式后,家访这一形式日渐淡化。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校讯通、班级QQ、微信群、班级博客等形式,使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共育方式重新焕发新意。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9-017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59
  
  电子邮件、电话等通讯方式的出现,对家校沟通的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取代家访,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家校的联系,削弱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怎样开展“家访”活动,促进家校共育呢?
  一、校讯通——家校联系最快捷的平台
  校讯通主要是利用现代通信增值服务,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实时沟通。校讯通有留言、公告、短信模板、成绩管理、班级资料管理等多种功能。家长可通过校讯通了解学生在校活动和表现的实时信息。自从开通了校讯通系统,真正实现了快速、方便、有效的“家校互动”。在开学初,班主任统计各位家长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网络将其加入校讯通系统,这样所有的任课教师便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其他学习任务,通过短信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里,家长便会一目了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家长的督促帮助下尽快完成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快捷的校讯通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起了家校联系的桥梁。
  当前,社会各界和家庭都对教育有很高的期望,这就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教育和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青少年呢?校讯通的开通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校讯通”,各科教师都能为家长送去第一手资料,家长即便远在千里之外,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孩子的情况。这种及时、互动的交流让家校联系更紧密,更及时,对于孩子的教育管理也更有效。
  二、班级QQ、微信群——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和家校的距离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已被街头巷尾所认识和接受,更已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或班级博客,让学生、家长在空闲时间,自由在群里发表自己的言论,包括对各科教师的教学建议,抑或是班级管理的献言献策,也可以谈论最近阅读书目的感想,还可以是自己的成长困惑。当然,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随时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尽量在短时间内解决。通过这种方式的长时间交流沟通,可以从情感上拉近师生距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们乐于与家长、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总之,互联网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孤军奋战的劣势;同时,通过互联网,教师的工作既得到了各位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也得到了班中学生的理解与支持,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就更顺利了,而且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也能随时了解到班级活动的详细要求,以便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交流自己的活动心得,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班級博客——思想火花的碰撞
  为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可以创办校园博客,年级和班级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年级博客和班级博客。博客里面的内容可以为名师大家的教学管理经验,如魏书生、李镇西等大家的教育理念;还可以上网搜寻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分享到博客中,或推荐一些优秀的教育书籍;还有班级同学的优秀习作或典型试卷等,让学生随时分享班级博客的精彩。当然,班级博客内容的构建,也不能缺少学生的参与。为此,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博客中大胆表现自己,鼓励他们参与班级博客的构建。学生们还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加入不同的兴趣小组。如在微机课上,学生们可以“各显神通”;写作好的同学,可发表自创的短诗或小文章,哪怕只有四五行也行,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评价,在博客中点赞。总之,班级博客的创建,可以让同学们留下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同学们自己参与进去,也会获得成就感,而且,这样一个网页的成功制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同学熠熠生辉,更加自信。学生对于这一平台的使用,无疑是乐意接受的,也是愿意积极参与的。与此同时,一些后进生的家长能看到孩子的另一面,感到欣慰,对教师的工作也会更加支持。
  有一句话说,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忽略了亲子教育,孩子的成长变化就会很明显,无论是传统的家校共育,还是信息化时代的家校互动,我们都要学着将其互相融合,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家校共育,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交一份满意的案卷。
  参考文献:
  [1]蒋克义,张拥盼.“校讯通”架起家校携手共育的连心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4).
  [2]王静.班级博客在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实践与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柳银生(1975.6— ),男,汉族,甘肃庄浪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