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物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破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度不高、调动知识解决现有问题能力差的难题。在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到高中物理教学和物理学科实验室的契合点,探寻一种以直观教学和情境教学为主的新教学模式,以期全面实现新课标目标。
关键词:物理学科;实验教学;新课标;人文素养;学习兴趣;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9-008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73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科学的高速发展,物理学科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标配。学校抓住时机,利用课堂教学改革和建设信息化特色高中的契机,初步建成符合校情的物理学科实验室。旨在于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学科实验室还不广泛的现实情况下,探索一条符合校情学情的实验教学之路。
一、物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和物理教学现状
如今高考物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物理观和思维方法,更重视学科素养、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考查。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其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根据新课标要求,建成的物理学科实验室包括物理模型展示、影像史学、物理场景模拟、计算机三维建模和物理教学文献电子检索五个部分。充分借鉴省内外中学物理学科实验建设的经验,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以期破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度不高、解决现有问题能力差的难题。
二、物理学科实验室解决物理教学现实问题的思路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方式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与其不谋而合的是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訓实验室对学生在不同指导方法下的学习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证明:学生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30%以下;而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效果在50%以上。
虽然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已是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在授课时虽有学生参与,但是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缺少实际可用的教学实物和情境,结果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在课堂上除了滑稽搞笑外,对学生的启发效果不佳,更谈不上对物理知识的调动和应用,不仅浪费课时,而且重难点难以突破。物理学科实验室是集教学实践、储存、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室,设计大量逼真的、典型的物理模型,并辅以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绵长的物理氛围,让学生跨越时空隧道遨游物理的长河,在不知不觉中把枯燥的物理教学艺术化、趣味化、形象化。以此解决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主要依靠课本内容和自我想象的尴尬局面,应用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进而在实践中培养人文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三、对物理学科实验室在物理教学中的思考
创建物理学科实验室是信息化高中建设的思路的重要一环,为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也是未来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方向。通过初步实践发现:物理学科实验室教学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对于物理教师的素质、本校物理学科的学科实力有更高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建设物理学科实验室。
(一)积极扩充物理资源,有效利用云技术,及时掌握前沿科技信息
物理学科实验室的数字化文件必须经常扩充,这就要求学校多注重对相关信息的掌握,及时补充。也可以实现校际间交流,通过云技术共享优秀的物理资源。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引入虚拟漫游技术,提升实验室科技含量。
(二)注重物理学科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
可以破格聘任非物理专业的,但在计算机虚拟三维模型方面有特长的其他理工科人才参与其中。也可以让计算机实力较强的其他学科老师参与,提供相应的岗位优惠政策,让其愿意积极投身物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
(三)兴办信息化特色高中,积极提升学科实力
善于利用学科软实力,体现自身特色。要加强物理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将实践成功的案例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形成良性发展。总之,物理学科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有益探索。在如今中学物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物理想象等能力的大背景下,有着喜人的前景。
(四)文理兼修,平衡发展
学校要突破已有的只重视理科实验室而不重视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思想认识,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高考文理不分科的教育改革为契机,让全校上下齐重视,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保证活动课时,并投入资金和场地保障其建设和完善。
参考文献:
[1]David A.sousa著,董奇译.脑与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孙爱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包玉斌(1981.3— ),男,汉族,甘肃岷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高中)物理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