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更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有序”的阶段,因此在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在课堂中如何缩短这一差距,便是解决学生发展思维的关键。
关键词:教师自我素养 打破传统授课模式 训练学生思维
一、教师自我素养
在本人课堂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对比发现,教师自身素养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素养为人格、知识、以及思想。
教师自我的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影响巨大的,它能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以上素质也直接决定学生思维的高度与方向。经长久的教育教学活动后,不难发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爱与身教。因此教师的人格是拥有力量,才能通过行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首先人格的力量——爱的力量。这也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已逝科学家霍金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用心去感受老师所传授的一切。因此教师要摆脱高高在上的形象,课余主动听学生对课上问题与知识的理解,与学生交流思想。用心去爱护学生,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课堂的不足,从而改进。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核心、运用知识去拓宽思维。
其次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小学阶段启蒙性质的教育则尤为为重要。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信任教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应敏感、喜欢仿效。因此,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不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心灵,都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父母,学习中做学生的导师,游戏中做学生的伙伴。在课前与课余彰显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才会在课上让学生思维有所发展。
同时,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这作为教师基本素养。在具备了学科核心知识后,教师还应具备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以便课堂上应对学生突发的各种问题时,将其引导到学科知识,展现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魅力,从而对学生做到潜移默化,促进学生会用学科思维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思维在运用中不断发展。
此外教师还需要博学多才。时代在变化,教师也不能仅限于精通所教学科知识。尤其是启蒙时期的教师,需要掌握各方各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将课堂气氛带动,因为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就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对课堂的专注度都会下降,从而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效果。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此时教师丰富的知识面也助于形象讲解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思维更容易理解接受。
诚然,在小学课堂让学生有更好的思维发展,教师除了提高人格、知识等自我素养外。教师的思想也是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思维。并将正确的思想与责任感带到课堂,渗透到教学中。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更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决不能故步自封,应拓宽自身思维,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建立清晰的数学思维。
二、打破传统授课模式
现今许多数学课堂还是保留传统授课模式,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学生并不能很好专注于知识。所以,作为教师也应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转化为更生动的活动型授课,以此。
此前,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结构(带有数学特点)的思维活动。
根据以上观点,数学教师备课时可以围绕着数学活动的形式,设置活动型授课的内容,如以下几种:
1.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
此类型活动授课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传统数学课往往老师在滔滔不绝,学生可能已经昏昏欲睡了,更别说调动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在此类课堂中数学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从而发展思维。例如,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新课时,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菜市场、商场等场景,学生分组扮演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游戏性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学生的数学思维呈现自主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在往后的學习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此类型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主动思维。
2.知识拓展型数学活动
此类型活动授课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此类型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再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小心求证自己设想。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创设买文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23元钱买价值6元的笔盒,还剩多少元?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学生便会觉得学了数学非常实用,渐渐将这种灵活性延伸到其他学科,以此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
此类型活动授课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尤其在高年级更为重要。教师备课时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得出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不断设想创造更多全新优质的授课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发展思维。
三、训练学生思维,优化其思维品质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 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对问题作整体分析,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再由表及里,揭示问题的实质。当问题趋于解决后,系统地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触类旁通。这样才能达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优化课堂质量,提升学生思维质量。
其实教学是实践的智慧,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要始终如一地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标尺,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课堂,提升自身,才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霍金传》.上海远东出版社
《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知识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