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如何运用教材,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等,这一切的实现,都与如何运用教材是不可分割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材。把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材使用;方法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材肯定是少不了的一个工具,没有教材我们的教学不但没有方向,没有根据,更没有内容。所有教学的大纲也好,计划也好,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来进行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着整个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老师在教学中不但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运用教材,而且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求满足新时代的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刷新了课堂教学成绩。那么,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如何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教学中,结合时代文化信息和教育需求,更好地利用教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呢?本人在此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与大家交流、学习,不足之处还望给予建议,愿和更多朋友一起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材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供老师用来丰富课堂内容和改变教学方法,老师的课堂教学全凭一本教材。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说充分发挥了教材,也运用了教材,但是难免太过局限,容易让学生学习死知识,死学知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可能仅仅在教材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太强。老师的教学不灵活,不丰富,也使学生的学习被动、机械,缺少创新性,对于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在新课标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要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教材,不能局限于教材,也不能脱离教材,所有围绕学生的教学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大纲和目的,既要灵活地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也要真正发挥教材作用,诠释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把教材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其实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都知道教材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或者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陈旧的原因,在教学中总不能把教材上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重新解读教学,理解教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的需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融入生活,生活走進课堂,增添教材内容的生活气息,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鼓励学生运用教材上的所学,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构建完善的数学学习模式,为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利息和利率”这一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参观,了解利息和利率的情况和计算方法。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找一些相关的网络视频,让学生了解银行的经营模式,了解利息和利率的算法。由于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联系,能很容易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代入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使数学生活化、人文化,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促进数学教与学的发展。
   三、对教材内容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当下的教材设计可以说非常人性化,很科学,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规律。比如,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增强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上有卡通对话框,还有温馨提示、课后练习以及一些知识点的典型例题等。这些内容,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时重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成绩。但遗憾的是课本中设计的这种小资料、小知识库,在教学中并没有引起一些老师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灵活性,对于拓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非常不利。所以,小学数学老师一定不能忽视教材中的每一个用心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那些小知识库,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要合理、恰当地运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并灵活地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科学施教,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波.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小学数学教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8).
   [2]段连珠.浅谈如何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