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而言,除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些基础化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试验操作技能外,还着重指出了学生进行学习知识的主要过程以及方法,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教学,以及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主要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01-02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教育产业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问题。此种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将自己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从而使得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运用,也能够发挥出化学课程在学生的创新教育当中的功能。在化学课程当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放在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化学基本理论的统一方面,从而实现化学教学和操作的一体化。此外,在进行化学学习的时候,学生非常喜欢进行化学试验操作。在学生进行化学试验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于试验原理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所以,作为化学教师,要创设一种和谐有气氛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主动进行探究的意识[1]。
  一、在教学中融入化学史,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现代化,HPS(科学历史一科学哲学一科学社会)的理念进入课堂当中。在教学的时候,化学知识当中融入HPS的主要内容,这样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科学知识的发展,并不断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思想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当我们在教学元素周期律的时候,可以介绍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的过程,这样更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的掌握,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在1860年的时候,门捷列夫为了探寻元素周期律,他对于目前已经知道的元素的一些性质资料进行了搜集,并对于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记录,他由此发现了某些元素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的元素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因此,他不断地进行研究,在实验室的黑板上不断地进行编排,终于发现了一些元素在化学性质方面的规律。并且,他于1869年成功地发表了元素周期律,进而将这些化学元素进行了分门别类,理出了一个头绪。这个历史知识,可以使得学生重新加深对于元素的性质的内在含义,并对化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探索。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注重对于知识的对比和归纳,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2]。
  二、多让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化学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个良好的开始是步入成功的关键,当我们在教学序言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化学是确保人类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比如说,我们的衣服材料必须通过化学处理和印染等工艺才能绚丽多彩;我们日常吃的粮食、蔬菜等都需要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一些除草试剂、除虫试剂等,而这些都是运用化学知识才能生产出来的。一些重要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玻璃等,这些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化学知识的运用,可以生产出很多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材料。在学习《煤和石油》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知道了世界上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现在它在地球上的储量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工业以及人们的生活的不断利用,这些燃料某一天是会被用完的。并且这些燃料燃烧之后还能够产生对于大气产生严重污染的物质,因此,教师会提问学生:“未来最理想的生活能源是哪一个?”学生回答的答案非常多,这个时候,教师继续进行提问:“同学们将你们自己的想法进行转化来为人类进行服务?”这个时候,教师根本不需要给出答案,给予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并且要把STS(科学一技术一社会)的理念融入,使得生活朝着化学迈进,再由化学逐步走向社会科技,通过教学过程当中对化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不断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创新的热情。
  化学本身与生活和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生产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实地参观农业基地和工厂,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进行详细记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生的敢于探索的精神。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按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试验教学,以此来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对于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和探究。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试验教学的观念,不断丰富试验教学的功能,不断推动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小实验,与此同时,每一章节的内容结束的时候,还要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比如说,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制取的药品和原理,而是通过几组对比实验去获取最佳实验药品。即:①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②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③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④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给学生四组对比实验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汇报实验现象和自己得出的结果。在汇报的时候学会如何描述实验现象,如四组实验的现象分别是:①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甚至过一会儿会停止;②、③反应速度非常快;④反应速度适中。之后教师再给学生操作浓盐酸试剂瓶盖打开会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到浓盐酸的性质,它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的结论。之后让学生总结最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单单能够让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掌握,而且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探究实验,还是在今后的科学技术创新方面,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挫折,此时进行实验是我们的最佳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从事化学教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要按照化学学科的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钱亮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与改革探究[EB/J].成才之路,2019(12):22.
  [2]宋士光.初中化学课堂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26-127.
  作者简介:马黎明(1978—),男,河北怀来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