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使用统编教材需要加强教研文化引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研文化是系统工程,具有引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张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教研文化素养,还要不断更新、提升教研文化引领的内涵。教育政策不仅为统编教材的使用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教师在“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时指出了构建新教研文化的努力方向。本文从扩展传统优秀教研文化的引领张力、提升教师教研文化的引领内涵和在政策保障下构建统编教材教研新文化三方面来谈谈如何以教研文化为抓手,用好统编版语文教材。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研文化;构建引领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8-0002-02
  引 言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牵动着千家万户。经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走进课堂两年来,引起了语文工作者的深切关注,受到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好评。但笔者认为,要想用好这套教材,提升教育质量,还需要加强教研文化的引领。
  一、扩展传统优秀教研文化的引领张力
  19世纪中叶,英国的泰勒提出了“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我国学者胡适认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其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包含了教育文化的构成。此处要讲的“教研文化”,即是从教育文化派生出来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可操作的一种教育文化现象。其内涵是成功的基础教育教学行为,能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引领作用的工作成果、行为规范和理论经验等。这是一项系统、复杂、庞大的工程,是经过教研主题与下一级教研组织、学校、教师通过工作、互动、交流而积淀下来的共同认同的教育规范、价值、礼仪、道德、理念等,所以具有新颖的现实张力。
  据统计,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一大改变就是增加了许多古诗文的篇目。整个小学阶段,共有古诗文129篇,几乎占据课文总数的30%,相较于旧教材,增幅达到80%。由此可见,新的统编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文的选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编版教材强调经典性,兼顾时代性[1]。可想而知,要用好这个教材,为提升教育质量打好基础,没有教研文化的引领是远远不够的。有专家认为,教好古诗文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教师不用进行过多的阐释。例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教师不要让学生去记“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之类的思想,只要讲春天到来的感觉,以及让学生大致懂得写了什么就可以了。这虽然是从发生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引领,但如果没有深厚的教研文化做支撑,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由此可见,教研文化的重要性。
  二、提升教师教研文化的引领内涵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基础教育发展阶段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目共睹,但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教研文化素养,就很难在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接地气”“守正创新”“贴近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等编辑理念。以前各种版本的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先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却是先让学生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让学生边学拼音边认字,这就有点回归传统教学的味道。小学生进入一年级,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等6个楷体字,接下来才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等,编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汉语、汉字摆在第一位,把拼音作为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放在第二位[2]。因为工具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如果教师缺乏教研文化素养,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奠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了。换句话说,教师必须具备教研文化素养,才能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把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拓宽“守正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落实整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教学方式的课程改革理念,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才能达到统编教材关于“幼小衔接,放缓坡度”“语文学习挺有意思”“从而培养学生认字读书的兴趣”的编写目的。
  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曾说:“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的取向。”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已有的教研文化实践证明,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仅是敞开的,还会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时代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研文化素养,还要不断更新、提升教研文化引领的内涵。
  三、在政策保障下构建统编教材教研新文化
  统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是“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所以,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比以前要求的1800个少了200个。在一年级上册后面还附有一个“识字写字基本字表”《识字表》和《写字表》,要求学生会认300个字,会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附了400个会认的字,200个会写的字。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使学生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认字,巩固和复现之前认识的汉字。为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统编教材的这种期盼,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各种文件。以北海市为例,2018年9月20日,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北海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主要要求通过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资源调配机制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方法,逐步擴大优质学校覆盖面,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整体提升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形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新机制。虽然无论是成绩监测,还是教师培训、教学指导、教改评价等都还处在动态发展中,但北海市出台的这些政策不仅为统编教材的使用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且为教师在“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创新与反思中指出了构建新教研文化的努力方向。
  结 语
  统编教材的编写耗时之长,动用资源之大,都是空前的。但是,即使教材编得再好,仍需要教师通过一线的教学实践去检验、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徐灵芝.统编教材默读课文的编排特点及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19):38-39.
  周瑾言.统编《语文》教材的四大变化[N].北京日报,2019-08-07(16).
  作者简介:黄花(1979.2—),女,广西合浦人,一级教师,2013年九月获得合浦县优秀教师,2017年获得合浦县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