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缺失危机及化解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阶段,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开始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同民工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德育缺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家庭,其次才是校园和社会。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留守儿童中的不和谐因素,接着分析了儿童德育问题缺失的原因,最后重点提出了化解对策,以期为小学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化解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7-0035-02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当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工作后,教育孩子的工作就落在了长辈身上,进而衍生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留守儿童。对于这类孩子而言,父母长时间没有陪伴在自己身边,两者的关系出现“裂痕”,导致儿童德育教育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所以,本文从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应策略,希望为提高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中的不和谐因素
  1.渴望亲情
  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选择外出工作,将孩子留在家中,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无奈的行为,这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过于早熟,他们明白父母的苦衷,从小就显得更加独立。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正在成长的阶段,对于亲情非常渴望,想要同最亲近的人表述自己的烦恼和忧愁。可是当父母不在身边时,部分孩子就会将这些情感转化到虚拟的互联网中,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1]。
  2.自卑
  外出打工,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自身家庭条件不够优越,他们想要通过外出工作的方式改变当下的生活现状。同留守儿童交往会发现,他们大多具有自卑的心理,当问及他们父母的职业时,从他们的眼中会看到些许的失落和逃避,尤其是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则显得更为敏感。
  二、小学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缺失危机
  1.家庭危机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隔代、同辈监护的,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教育达不到现代化社会的相关要求。在隔代监护的情况下,由于长辈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有时候他们对孩子会过分溺爱,只注重他们生活方面的管理,忽视了道德价值的培养。同时,家长在教育的认知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偏差,由于他们回家看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有的甚至几年都不会回家,所以他们会采用其他的方式去补充对孩子的亏欠,如金钱,将物质第一的观念输送给孩子。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主要是母亲监护,受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无法对留守儿童开展正确的道德教育。
  2.校园危机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育的内容包含了伦理、文明规范和思政教育等,但是受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分看重升学率,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将德育放置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要知道,德育的本质不仅是要规范一个人的行为,更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如若我们只是简单化地管理,就会弱化德育的应用价值,无法达到预计的教育效果[2]。
  3.社会危机
  社会教育主要是提供一些多元化的活动场所,如革命基地、科技馆等比较传统的教育场所,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网络化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多了解外面世界的各种讯息。对于这类教育而言,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自己没有去过科技馆这些地方,但是有的学生已经去过了,对此的兴趣就会降低,这就表明这种单一化的方式取得的教育效果较弱。在网络教育中,留守儿童借助互联网,很少会将时间利用在查閱新闻上,大多是浏览QQ空间、玩游戏等,而且网络环境过于复杂,学生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社会教育对整个群体的关爱程度不够,在留守儿童心理和思想无法得到关注时,不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小学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化解对策
  1.家庭道德教育是解决留守儿童的基础,能减少孩子的孤独和无助
  在家庭道德教育中,最为关键的还是父母,儿童天生对父母就具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在外出工作时,应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如若父母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应该为其寻找最合适的监护人,确保监护人具备一定的教育常识,可以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同时,家长应注重日常的沟通,虽然父母长时间不在孩子的身边,但也要及时同孩子进行言语上的交流,这样可以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情况,如若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孩子产生孤单感[3]。
  在信息化时代下,家长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积极同孩子进行视频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互联网环境中,家长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况,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这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建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从留守儿童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来看,隔代教育、亲戚监护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各个社区和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将这些监护人组织在一起,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样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不能仅是物资上的,自己更应该履行作为监护人的责任,给予孩子道德上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监护之家”是一个温暖,而且具备思想内涵的场所,真正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构建一个安全且健康的发展环境。
  2.充分发挥校园德育教育的优势性,促进儿童德育水平的提高   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工作而产生了一些自卑的心理,这就表明他们对于外出工作的人群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因此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宣传栏,积极宣传务工人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演讲、歌咏等形式,向学生講述劳动人员为国家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逐渐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留守儿童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消除他们心中的自卑感,将人人平等的理念深深地融入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学校也要成立留守儿童专项小组,领导为小组长,班主任应积极参与进来,一定要让这项工作具体化,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后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去制订相应的道德教育方案[4]。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要想做好他们的德育工作,就应该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想法。留守儿童的自尊心比较强,他们会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和监护人,但是愿意与同龄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班级中,教师就可以让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发挥带头的作用,多去帮助班上的留守儿童,达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在教师和留守儿童之间构建信息反馈机制,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避免问题堆积,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加强社会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单单是家庭和学校的事情,这也是一个社会性质的问题,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加强对此的关注度,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创建有利的条件,在解决他们教育问题的同时,也能维护孩子们的切身利益。政府应该完善户籍改革,解决留守儿童上学、保险等多方面的问题,尽量减少制度上的差异性。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政府也要发挥引导的作用,鼓励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员回乡创业,给予他们一些资金和政策上的帮助[5]。
  社会各界人士也应该将自己的爱心行动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尽量从生活细节中去关心与爱护他们,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想丰富留守儿童们的业余生活,学校可以组建一个“儿童之家”,当孩子们放学后,来到这个“家”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或者参加兴趣小组,“家中”的物资主要由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所以,一些爱心志愿者也要积极地参与进来,愿意同这些孩子们分享生活,通过这样的社会教育,让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当学校和家庭教育做得不到位时,社会应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这样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方位的保护,保障他们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真正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结    语
  小学留守儿童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短时间内,这种现象不会消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面临亲情缺失的问题,自己的心理也会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心理问题如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阻碍他们日后的发展。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真正为留守儿童构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张贤彪.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J].新课程导学, 2015(09):7.
  王长坡.小学生德育工作中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6(06):47-52.
  郭丽娜.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教育问题及其对策[J].内蒙古教育, 2016(29):14-15.
  王奶珍.留守儿童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8,748(27):77-79.
  李国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教育问题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7(07):312-313.
  作者简介:马丽(1963.5—),女,甘肃临夏人,大专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