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传统文化引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为中心,并在教学中融入传统中国文化,使物理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体制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由此可见,教师需将传统文化作为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对物理课程进行优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文章就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文化引入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传统文化;引入;物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066-01
引言
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文化发展思想、文化德育思想以及文化推广思想。将传统文化引入至初中物理教学中,就是以构建传统文化的意境氛围为核心,并在过程中导入合理的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将物理知识理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同时,合理设计必要的教学活动,构建以传统文化导向为目标的物理教学体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情感。
一、传统文化导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物理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促使学生趋于全面化发展,使初中物理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首先,教师需将传统文学思想意境、文化理论融入至物理课堂,通过构建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基本理论,潜移默化加深学生对不同学科理论的整合理解,也能直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1]。其次,充分挖掘文学理论中的物理理论,并对物理理论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述,使学生在了解物理的过程中熟悉历史进程,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是有利的。
二、将传统文化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1.重视传统文化导入,优化课堂氛围。
完善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结合对应的物理理论,选取合适的文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探索意识。由此,教师需确立文化内容的深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文化内容,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搭建出一个合适的物理情境,有利于让学生融入物理情境中进行探索与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有利的。
例如沪科版八上《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中,首先,“声学”作为学生在初中生涯中所接触的第一个物理知识点,教师需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声波的形成、传播等基本知识点,并结合PPT对其进行初步讲述,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需提出《梦溪笔谈》中关于行兵打仗的兵法要点。同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士兵要枕着牛皮材质的箭筒,同时睡到地上?”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这一问题。这时某位学生则提出“声波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以外,还能在固体中进行传播。士兵睡在地上的原因是因为马蹄的践踏声会通过地面快速地传递至士兵的耳朵当中,且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有利于强化士兵对战场局势的判断。”对此,教师需要予以鼓励,表示该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并对学生的所提出的理论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如对于“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一古诗的探究理解中,可以表现出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进行传播的[2]。总之,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将兵法、诗词歌赋、音乐融入至物理课堂中,通过展文化意境展示出物理理论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教师需要对声音的传播途径和产生原因进行总结,通过罗列出不同时期中声音的表述特点,提升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
2.拓展传统文化,完善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设计,并在实验过程中导入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相关物理理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意识、物理综合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沪科版九上《密度》的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需引入古代中国文学家对液体密度的看法,例如“刻舟求剑”的故事,又如在《淮南万毕术》则记载了关于船只制作的相关理论。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这些理论,并要求学生以测试物体的密度的实验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类比。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借助相应的实验进行物理探究,具体需要引导学生借助量筒、水、细线和石块,分别记录测量石块放置于量筒内前后,量筒内水柱体积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公式ρ=〖SX(〗m〖〗V〖SX)〗的理解。另外,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反思理解,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领会与感悟,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习惯,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探知中不断进行锻炼。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物理课本的要求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联想实验内容在生活之中的实际用处,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与探知,也能提升学生对不规则物体密度计算方法的理解。
3.优化课外活动,合理引入文化传统。
将物理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掌握物理理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規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综合应用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不同的文化传统内容,要求学生对某一理论进行小组探究,并在探索中发现古代文化与物理理论的关联性。不仅有利于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还能提升学生对文化活动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沪科版八下《惯性 惯性定律》的课外活动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求学生收集、了解什么是惯性、惯性是由于哪写原因造成的相关资料,同时要求学生联想在100米短跑竞赛中。当运动员越过终点线时,为何不能直接停下的原因。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我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影响惯性的因素。此外,教师需在课外活动课中融入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要求学生逐步了解牛顿是如何提出牛顿第一定律的[3]。通过讲述相关的文学知识点,并借助相关文学内容,同时设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探讨,有利于以此开展物理探究。总之,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选用合适的理论,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也能让学生在文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文化传统物理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课中、实验、课外等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并在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的掌握度。同时,教师也应在物理教学中设立合理的物理情境和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理解,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史冬冬.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27):23.
[2]徐新顺.浅谈传统美育与中学物理教学[J].学周刊,2017(17):142-143.
[3]樊琼成.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J].新课程(中),2017(10):229-2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