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悦

  【摘 要】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其开头必须要具有引人入胜的特点;并且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必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难点,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新课导入的方式必须要灵活多样,且不可出现每次都是固定模式的情况,并要和学生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完全一致,确保为学生后续的高效化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是笔者对现状及对策的具体性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70-02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一堂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优质性是从课堂初就开始的,它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能够使他们始终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课堂导入环节如果足够科学,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最终的高效化教学目的。本文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的技能现状
  1.导入内容枯燥无趣。
  小学生普遍具有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所以,丰富课堂导入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力,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著导入内容枯燥无趣、呆板老旧,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教学活动毫无兴趣,无法真正发挥课堂导入的真正意义。
  2.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的导入环节时,出现了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现象,使学生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影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的兴趣难以被激发。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应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沉闷压抑,毫无新意,课堂的导入环节趣味不足,从而缺乏活力与情感。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效果的应对策略
  1.问题导入法的合理运用。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入法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透彻、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同学们听过“三顾茅庐”得故事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三顾”诸葛亮才肯出山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本来一探究竟。此外,在学习之初,为了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教师统一将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阅读,有任务性地逐步开展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运用具有悬念性的课堂导入模式。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为此,教师在设置课堂导入环节时,要基于教学内容,将教学重难点融入到课堂提问之中,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应知识点,并加深学习印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式学习法。另外,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要素,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贯彻分层教学理念。一般而言,教师可以设置五到十个问题,其中设置一到两个难度偏高的问题,让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基础好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设置两到三个符合中等层次学生的探究性问题,供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设置三到五个简单的课堂问题,让各个层次学生均有机会解答文,侧重于训练基础略差学生的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3.释题导入,掌握文章主旨。
  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常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思维,抓住课文的题眼也就是抓住了文章中心。在教学中,通过释题导入,让课堂导入环节成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能力。同时,采用这种导入方式,还能让教学变得更为直观,让学生们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绪进入到文本中,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在金色的沙滩上》时,首先,教师请学生反复多读几遍课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沙滩’?应该重点放在哪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沙滩”后,进而能大致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抓住文章中心。又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请学生思考文题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为什么要在“秋天”进行“怀念”?为什么不写“春天”“夏天”“冬天”呢?学生通过思考很容易得出“秋天是一个容易伤感的季节,写秋天的怀念很容易体现出作者悲痛、伤感的心情,同时能铺垫文章情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学生对于文题的理解与把握很容易激发学生进行后续阅读的兴趣,在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让学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线索。
  4.阅读导入法。
  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使用阅读式导入教学,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中去。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注重营造好的阅读气氛,从而使学生能迅速的进行到文章中,并不断的进行思考。教师应当注重阅读的语速、语气,进行丰富的情感渲染,可以在課堂上生动的进行模仿,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文章,更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欢乐的阅读环境。
  5.背景导入教学法。
  语文学习是多样性的,是灵活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状态进行引导,有效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更好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语文知识都是相通的,同时不同作者有着不同的经历与身世,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有效的理解,导致了语文学习有难度,学生望而却步,不能积极的投入并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在上课的过程中保证耐心,使用背景导入教学法,在进行语文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对于相关的背景进行讲解,做好铺垫,有效的吸引學生。
  结语
  综上说述,小学语文作为重点学科之一,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结合新兴的导入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集中注意力,有效的进行课堂学习。小学生年纪较小,在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课堂纪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满耐心,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117.
  [2]崔晶晶.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J].学周刊C版,2015,(6):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