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帅诗文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教导:“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從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教育,他的本质包含“教书”和“育人”两个层面,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作为英语教师,除了根据课本进行日常授课外,更要将德育教育时时渗透于课堂内外,实现边教书边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德育;渗透;英语教学;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62-01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于人们的衣食生活中,而青少年儿童也生活在其中。此时,对于德育教育的加强,已成为当今世界教改的热点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外文化背景相互渗透,精华互摄,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们从小树立正确而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不间断地陶冶他们的情操是尤为重要的。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根本,而德育正是一种道德活动,孩童时期天真懵懂,正是进行道德熏陶的良好时机。古圣先贤往往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言行举止判之,对他未来的发展见微知著,从而看出从小重视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1]。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是一门必修课程,它承载着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育人任务。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以课堂为载体学习英语,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要实现对其精华的慧眼识珠并有选择的吸取,是与良好的智育、德育教育分不开的。
  在英语课上,除了掌握语言技能之外,培养持之以恒、乐于助人的性格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的能力等都是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良好身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社会关系中,而其基本构成因素就是“我、他、环境”。而学校的英语课堂,是学生们充实自我、展现自我的重要场所,因而为他们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寓教于乐,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合作向上的课堂氛围,是不可或缺的。
  道德的发展不仅是品格的规范,更是一种向善的引导。而英语课堂上要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就需要在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注意到中西方语言环境差异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关心、被尊重,从而使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心灵理想得到舒展和挥发。
  在具体的情境下,使学生们自身亲自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感受、体验、辨别、生成与建构道德情感,远远胜过诸多空洞的说教。而他们在这种情景中亲自感悟到的,往往会终生铭记,这才是更好的寓德育于教学之教育[2]。
  三、在小学英语课堂内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践
  1.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爱己及人。
  现在的青少年儿童,由于多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而形成娇惯溺爱,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因而很多时候,不能把目光投放到他人的角度,往往不懂关爱他人。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善于进行有目的且内容丰富的教学设计,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与适当的拓展,不但能提升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能渗透正能量的道德熏陶。比如在传统节日即将到来时,带领大家制作DIY贺卡,并书英文来致以节日问候:
  Happy new year's day!
  (祝您新年快乐)
  Happy teacher's day!
  (祝您教师节快乐)
  Happy mother's day!or Mom, I love you. or You are the best mother in the world.
  (母亲节快乐,或者说妈妈我爱您,或者说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对别人的关心之情,同时在英文交流中,提升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收到祝贺的对方也能感受到温馨与快乐。达到了通过英文来交流情感、发现美好的目的。
  2.提升对公共道德的遵守意识。
  被众多教育者熟知的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主要发挥的是辅助作用,而学生逐步位于主导地位,因此更需要教师适时地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使他们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自觉的走向向善的前路[3]。
  比如在学习了quite、library等词语后,就可以用以下几个句子让大家来判断其正误:
  Be not quite in the library.
  Drink and eat in the classroom.
  Please smoke in the school.
  这样不仅促使学生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也有利于学校的建设、社会的和谐,在无形中使学生明白了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
  3.找准时机对德育进行渗透。
  教书之所以能够达到育人之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不仅仅教授课本本有的知识,而且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找准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进行思想引导[4]。
  比如在讲到When were you born?这一课时,教师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生日的时,可进一步询问:你们知道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生日吗?他们在过生日时,你们做些什么为他们庆生呢?这些问题直接就把学生带入了家庭环境中,使他们回想起自己对父母是否关心、是否孝敬,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等等。教师此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们理解父母对孩子的一番苦心。教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点滴中引领学生避免离家出走、逃学、不用心学习等等事情的发生。
  4.以语言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犹如机动车的发动机,他是学生从小树立理想目标,将来成为社会有造就的人才的内驱力,而一个人将来成就如何,他的主要力量就是来自于这种内驱力的不断鞭策。英国心理学家伯恩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主要依赖两大要素: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心理需要。儿童时期心理需要主要来自于兴趣、成功、审美和创造性[5]。
  因而,英语教师应尽量去了解每一名学生,从他们的心理出发,来引导和帮助其成长,一旦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内驱力,必将造就出社会的有用人才。比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do?这一功能结构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对他们的理想略见一斑,从而留心他们平时的言行举止,在恰当的时机引领其找到不断使自己发奋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强化他们的内驱力,以便于在未来能够风雨无阻地向理想目标发愤图强。
  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小学生的英语课堂德育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在点滴中努力,使德育教育如春起之苗,日有所长。相信随着德育工作与英语这一门学科的进一步整合,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育环境,将有更多的渗透方法出现并加以应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丽.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31):91.
  [2]费如春.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教育,2015,(10):81-83.
  [3]杨玲玲.挖掘小学英语德育话题路径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8,(11):12.
  [4]许百灵.德育立于心,教学成于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414,423.
  [5]齐江丽.浅谈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3):8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