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攀 张怡颖 黄怡 刘海峰 杨佳生 杜世章
【摘 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当今世界工程教育发展和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综合背景下,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是当今世界各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也是工程伦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工程伦理;工程伦理教育;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一、工程硕士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工科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伦理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伦理操守和道德风貌的保持是当前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任务。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德育教育应该顺应教育风向,稳中求进,力图突破。如今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思政教育的同时,更愿意接受专业中传授的道德教育教学。工程教育的社会责任提升功能由此展现。首先,各种学科知识在工程伦理中皆可窥见一斑,工程伦理的传授与专业知识教学交融,与具体专业实践并行。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工程伦理教育这种交融性的思政伦理传播方式在学生理解和接受层面上更具有教育的优势,从而更容易突破学生的理解接受防线成为其自身的道德信仰和道德行为准则。此种教育形式在工科大学生中成效显著。
2.有助于工程硕士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工程硕士的社会责任感
工程伦理教育是根据社会对工程伦理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由工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过程。这一教育过程包含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认同和社会责任行动等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工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的工程灾害以及公共安全问题对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对社會造成的恐慌都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对于层出不穷的工程问题,大多数专家习惯从技术层面探究问题的所在而工程伦理道德的方面常常解决问题时不被发现的部分。而关乎道德层面的工程伦理问题一直位于隐而不谈的尴尬处境。工程伦理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启示大学生工程教育与伦理教育不应该存在分割点,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应该在工程实施中并驾齐驱。对于工程伦理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必须直面且严肃处理,否则,工程灾害问题永远无法根除。大学生能够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实现工程伦理无意识向工程伦理有意识的顺利转变,并逐渐提升发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工程伦理问题有更敏锐的嗅觉。
3.工程越来越融入人类生活,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状况,长远影响着自然环境。
如今社会发展极其迅速,各方面问题也应运而生,资源、环境方面的挑战成为人类重视的部分,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工程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工程伦理修养。工程伦理是一种具有需要技术层面以上人文探索的洞悉,需要深知工程对社会长远发展的影响的责任伦理。工程伦理包含个体和工程内、外部的伦理问题,所以未来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员工都是其潜在的教育对象。工程伦理教育的工作方向不仅是增强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还要使之具有前瞻社会影响和后仰风险后果的能力,具备将工程伦理意识学以致用且收获成效能力,具备协作商讨而降低工程灾害发生率的能力,具备辨认、调查和解决工程伦理新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硕士工程伦理教育的现阶段问题
1.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意识薄弱
朱高峰院士曾表示,“作为一名现代工程师,应该能综合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承担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不被重视有目共睹。我国应试教育一直偏重于对理工科实践的教育,相应的工程伦理教育在教育的夹缝中奄奄一息,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得到彰显,他们从始至终都认为技术才是支撑工程的鼎立支柱而忽略了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中的混泥土。所以。我国高校既缺乏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的意识,又没有老师具有教授工程伦理道德的意识,同时学生也没有意识去主动获取工程伦理知识。
2.工程伦理教育缺乏现状已被关注,但并未在高校广泛实行
目前,工程教育的缺乏问题已经在工程实践中百日化,工程伦理课程作为工程类人才培养必选课程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处于艰难的起步过程且发展较为落后,目前国内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的重点高校也屈指可数。
3.工程伦理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工程伦理教育有别于职业道德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所以也需要特殊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由于未重视对理工科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所以该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未得到重视。在从事这项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哲学、伦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学者,这些学者基本没有工程方面的实践经验,其掌握的知识基本来源于书本理论知识。而工程学科的教师,虽然对工程学科知识熟练掌握,却没有意识到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甚至由于教师的水平和经历不同,部分教师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在校园中,缺乏社会工程的实践经验,自己都不知道工程伦理是什么,要为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便成为了无稽之谈。所以我国高校极其缺少兼具工程知识与伦理知识的教师资源。
三、工程硕士工程伦理教育对策与建议
1.将工程伦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引导工科大学生的重视
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受到专业教师在工程伦理方面的熏陶,在工程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添加工程伦理相关内容则尤为必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社会问题包括工程质量问题、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问题、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等进行了解和分析。 大学生对伦理的判断力来自于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伦理规范的深入探讨。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伦理知识和工程技能的培养,以高质量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对工程伦理具有较强判断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伦理道德是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至上主义准则。柯尔伯格研究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会影响其道德推理,个体会经由一系列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取得道德推理的进步。
2.聘请工程伦理教育专业的一线教学职工
高校伦理教育的开展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战经验丰富,走在伦理探究第一线的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参与指导,在他们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理解伦理道德并实用于工程实践中,可实现工程技术教育和技术伦理相互推动促进不断发展的目标。一线专业教育专业教師能够区分工程伦理与科学伦理之间的差异,减小了将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的可能性。否则,聘用一些只以人文理论知识立本的教师,枯燥地讲解一些课本理论知识,难以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工程伦理教育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从而难以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将技术和伦理道德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去思考。因此,也难以将工程伦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发挥出来。
3.加强工科学生的社会伦理教育
工程由人所创造,最终也为人服务的,那么工程活动应同其他活动一样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理工科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在工程的各个环节秉持“工程人性化”的原则,要以人作为工程决策和实施的价值前提,担负起人道主义伦理责任,即尊重他人的健康、生命以及人格,平等对待每个人。
改变我国目前对于工科学生的教学现状,就需要从根源着手,对教育体制和课程安排进行改进。当前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状态,既有思政、伦理的教育特性,又有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性,如何改变这则需要一个学科规范式的建构。
首先,上到教育部下到各个高校,应该意识到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工程伦理相关课程硬性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和目标中,且改变目前的从属模式,确立工程伦理学科的独立地位,并组织专业人员制定教学大纲、编写相关课程教材。其次,加强工程伦理教育的宣传力度和考核力度。让工程伦理教育走入大众,面向大众,需要扩大其影响力与感染力,可在成熟的工科院校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讲座和高校学术研讨会,向高校进行科普、推广和宣传;在理工科高校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设置不同程度的工程伦理学科的考察。同时,考试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将最终成绩纳入学分统计、学生评优标准。
四、展望
1.工程伦理教育的实用性
工程伦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运用于我国工程建设中,解决当前高楼桥梁倒塌、公路窝陷、农药残留灯问题。工程伦理教育是技术标准提升的风向标,带领工程从业人员从工程实践的前中后期高度审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卓越的工程师是为社会进步某福祉,伦理教育和应用教育的相互配合、协作和发展将伦理知识从书本中抽离出来,针对性的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工程伦理问题。工程伦理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应围绕典型的社会伦理案例展开分析与研究,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应用的高度。
2.工程伦理教育的最大化
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逐渐有了发展的苗头,从最初对西方工程伦理教育的观望中逐步意识到我国在这方面教育的匮乏,并有目的、有计划的探寻摆脱伦理教育困境的道路,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摇篮,高校慢慢的填补工程师培养中工程伦理教育滞后的缺陷,逐渐丰富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
3.工程伦理教育的影响
工程伦理教育发源于西方。如今,西方的大多数高校都逐渐意识到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工程伦理教育对工科大学生、研究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希望高校都能从道德角度来审视工程建设,将人文和技术放在并列的两条发展线,开展对工程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将道德规范作为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底线,把社会责任教育作为工程伦理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重视工科学生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强调工程伦理道德规范,做好广泛的宣传,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推动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发展与普及,帮助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摆脱困境。
参考文献
[1]曹文军.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社会责任提升功能探析[J].2017,11:149-150.
[2]杨少龙,徐生雄,樊勇.近15年来国内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7,17(1):47-50.
[3]李高扬.工程类人才培养中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研究[J].2016,8:92-93.
[4]杨怀中,王远旭.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研究[J].2016,32(4):73-92.
[5]万翔,黄思琦,潘建红.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7,30(4):243-246.
[6]王前,朱勤.工程伦理的实践有效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70.
[7]朱高峰.面向21世纪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1):3-8.
[8]L.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
[9]第一作者:蒋攀(199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治理与环境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杜世章(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