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美术减负增效方法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璐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小学美术减负增效教学方法应用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在深化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更高效、轻松的学习美术知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减负增效;方法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减负增效对美术课程来说意义重大,具体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应重视培养自身的美术习惯,中高年级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形成,最终能在拓宽学生兴趣爱好方面,让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获得提升。
  一、小学美术减负增效方法开设的意义
  小学美术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世界,感受其中蕴藏的“美”,并将这份“美”记录下来。但现在很多美术教师将美术课程看成是绘画课程,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学生绘画,甚至给学生留一些绘画作业,使得部分美学素养偏低的学生,对这种绘画形式的美术课毫无兴致。加之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要求学生模仿绘画,让学生在枯燥的模仿中感觉到课程的无聊,在绘画任务的催促中感觉到“亚历山大”。其实小学美术是一项轻松快乐的学科,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艺术的美,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所以美术教学中减负增效方法的开设意义非凡。
  二、小学美术减负增效方法的措施研究
  (一)转变教学思路,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美术教学能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由于美术学科本就是为提升学生美术素养设立的学科,在理想的美术教学中尽量多的促使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会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学科学习中,更好的感受美学教育,更好的树立自己的审美意识,最终能从美学角度观察事物。
  在教学中为能实现美术教学肩负增效的要求时,教师先要做好教学方式的改變,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思路,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只要学生能归纳就要让学生去归纳,学生能总结的让学生总结,学生能参与的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如何能做的更好,做的更漂亮,做的更具有设计感,随着学生的多做,感悟也开始逐步加剧,最终学生能在做之余思考如何重新设计,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设计意识不是很强烈,但学生却能身临其境的感知到成功之喜悦。
  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有关彩球设计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先要给学生展示出一个足球,带领学生分析足球是由哪些基本形状拼贴上去的,部分学生观察后了解到足球是由菱形图案拼接上的。在允许学生犯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制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学生经过犯错后能更好的进行改进,最终能成功拼贴出彩球,学生的喜悦感获得提升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培养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发展意识,学生历经了问题的解决和记忆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
  (二)因材施教,有效落实“减负增效”
  世界上不具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倾向也各有不同,教师在进行美术教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诱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尽量让学生向着他们自己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待学生出现新奇想法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做,大胆的说,大胆的表达,尽量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展现出来。且在展现的时候需要做到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能更好的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展示出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在尊重学生特点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画汽车的时候,教师先要给学生讲授一个小故事,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景中,在森林小学出游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准备一个小汽车,这个小汽车需要在森林中行驶所以外形和功能上与常规汽车不是很相同,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小汽车,一步步的进行导入,通过导入的方式为学生设计有趣的课件,在课件的演示绘画中,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掌握绘画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大胆的想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创造,最终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稳步提升。教师能在教学中做好交流和示范,其他的创新部分由学生自行完成,虽然教师很担心学生创新部分完成的效果,但教师要尽量克制不要过多参与,最后教师发现学生的想法还是很新奇的,有的学生将车辆改装成为一个飞行器外形,可以更好的规避森林中的树木;也有同学设计的时候将车轮变得更厚实和粗壮,学生解释这能减缓森林中行驶带来的颠簸感。
  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项目,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在尊重学生审美倾向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能为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落实“减负增效”
  在教育学中有这样一个理论既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但自身就要有一桶水。其实减负增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多,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分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费。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能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搜寻资料、丰富知识内容,不但让课堂教学更显丰满,甚至教师也能借助信息技术不断地充电和学习,最终能在吸收教学新思想和教学新手段的过程中,累积更多的知识内容,在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能为高效教学创设新条件。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基础课程形式是活动课程。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审核,在注意活动设计的同时要做到有序推行,尽可能的进程操作,在真实操作中不断做好课程内容的调控。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一人一笔画的活动,既教师在黑板上面随便绘制一个图案,然后将图案展示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要求全班同学每人都上前进行绘制,一个人绘制一笔,最终将整个画面补充完整,教师没有固定主题,学生完全根据上一位同学的绘制方式进行添加,教师将绘制较好的内容截屏保存下来,便于后续讲解应用。学生在参与中能更好的融入到活动中,最终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实现了减负增压。
  三、结束语
  在意识创作中,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重要,练就一双慧眼能随时随地的观察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更能在合理利用各项资源的时候,更好的感知美术之美和生活之美,继而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成效性,使得学生的美术素养有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文娟.聚焦美术课堂上的"减负增效"[J].新课程(小学),2012(5):109-110.
  [2]高云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J].成才之路,2013(2):63-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