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韦福贵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在于在这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学好数学之乐。任何教学方法都要构建在学生接受的基础上,好的教学方法若无学生主动积极的心理参与,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以饱满的求知欲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必然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2
  一、“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萌生出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比如,我在教学“圆柱”时,让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圆柱实体,用软尺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试图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测量后发现,直径大的圆的周长大;直径小的圆的周长小,两者可能存在什么关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并經过测量和计算,有的学生惊奇地发现:大小完全不同的两个圆,其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差不多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竞相讨论,经过适时的点拨,学生知道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叫圆周率,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在1500多年前就发现了。只要知道了直径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并自主总结出了圆的周长公式。这样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圆的周长的算理和算法,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哪种抽象的说教在效果上要好得多,学生理解的也比较深刻。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让学生说一说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并算出度数和,学生初步建立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的表象,接着再让学生量一下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度数,并求出度数和,学生自主总结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的结论。这是对现象的总结,教学还不应止于此,还要深入。随之让学生设法证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和操作实践,最终用自己的方法做出证明:用撕三个角拼合的方法、折三角形的方法、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拼合成长方形的方法等,不一而足。事实证明:学生的潜能无限,课堂中若能搭建合理的平台,学生往往会展示出超出我们想象的创造力。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大的助益,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会终身受益。因为他们切实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对小学生的研究中表明:7~10岁学生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学生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旺盛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持续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做到讲解和练习的有机结合,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寓教于乐,有张有弛,紧而有序,动静相宜。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身心健康而协调地发展。
  三、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全过程其实也是发现美、展示美、培养美的过程。教室是教育教学的环境,宽敞明亮的陈设,整齐有序的布置,花草的适当点缀,会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教师的教学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学生身上有教师的烙印,教师端正而大方的仪表,亲切而富有魅力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得体的举止,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热忱的态度,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声的命令。教师板书的美,会培育学生书写的美;教师人格的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走向。艺术家罗丹说:“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的教育作用还在于激励学生,使这种美的思想和行为予以强化。
  四、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兴趣来自于一点一滴,是慢慢培养的,不可一蹴而就,一旦在学习中产生这种兴趣将会终生受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老师,不能让学生有抵触和畏惧。因此要善于运用鼓励性和建设性的语言,若一味批评、指责学生的缺点,只会令学生心理上反感,久而久之,甚至会采取极端的后果,在表面上敷衍,内心里对抗。因此,教师在平时不能抱怨和挖苦学生,尽管有的学生的表现不好,但要尽量做到理解和包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是这个世界上独特的风景,都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这正是教育的切入点和增长点。
  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疼爱双亲,就向他们讲述古圣先贤的故事,学习《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为所恶,谨为去”,努力做父母希望的样子,让父母亲不要为自己而担心;有的孩子尽管成绩不太优秀,但字写的不错,就鼓励他们写好字,能把字写好的人,别的事情也肯定能做好等,这也是因材施教的表现。看到学生某些优点,或者有一些进步,就决不吝惜表扬与鼓励,这何尝不是一种鞭策。这种方法对小学生尤为管用。著名的教育家邱学华老师说:“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我时常被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所感动,常常想,教师只要有陶先生的用心和情怀,何尝教育不好学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媒介,坚持鼓励性原则,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青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J].学周刊,2019,(03):47.
  [2]崔丽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探讨[J].学周刊,2019,(02):93.
  [3]孙建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9,(06):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