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信息化应用教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俊 钱康亮

  [摘           要]  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电类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信息化技术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实践,对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单片机;信息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58-02
   一、引言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类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抓好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格外重要。对该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与实践、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增强课程趣味性是当前研究的趋势之一。
   二、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化教学是新时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智能移动设备的结合为这一教学平台提供了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为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主要结合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利用其进行课前任务发起,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课中可以提问、回答教师问题、布置课堂在线测试、教师提问抢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二)突出精准施课,互动式教学,师生平等理念
   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学生。教师根据课前的学情分析,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收集反馈信息得出积极与消极的学生情况。(1)对积极学习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其掌握得更好,做到对知识点的升华;(2)对存在消极思想的学生,采取课中教学实践环节重点指导,特别是采用教师和积极学习的学生一起帮扶的方式带动学习。通过课堂的互动式探讨、知识点的练习与测验、提问等,形成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践行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有教无类,重道乐业;要坚持大爱文化,包容心态;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其在课堂上感受到爱,感受到温暖。
   (三)嵌入思政教育,培养职业能力素养
   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一体化育人的主要场所在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教学设计过程中思考怎样嵌入思政教育;要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广泛收集体现“工匠精神”的生活题材,特别是专业、课程应用在实践中的行业案例题等引入教学环节中,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1)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堂教学嵌入职业素养,传送“大国工匠”人物视频片段等。(2)课堂中既要有技能技术项目实践训练,还要有学习方法、学习动机的引导传授,工匠精神与行业职业素养相融合。(3)结合信息化,进行视频在线推送、行业与新技术发展趋势介绍,培养学生的从业兴趣。
   (四)课程教学设计
   1.课前环节
   课前准备,摸清学情是教学环节的必要阶段。教师课前熟悉知识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掌握自己教学的年级、专业,制定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带着目标去备课,预先制定目标,以课堂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充分使学生参与课前环节,引入生活应用案例的观察活動,做到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再次,摸清学情是课前重中之重的环节。学生的基础及学习态度情感的掌握很有必要。最后,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据学情和知识点选定项目任务进行下达,学生接收项目任务,进行课前预习,带着任务进课堂。
   2.课中环节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教师指导为主、学生为学习主体模式。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结合单片机课程教材理论知识或者项目任务进行课中环节设计,将趣味生活题材引入课堂。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课件制作中设置“引入问答”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效进入课堂学习环节;设置“限时抢答”进行师生交流,激发思想的碰撞,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环节参与度;理论讲解与练习结合,采用信息化平台推送测试题练习、任务实践等,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教材、项目任务的指引作用,最后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集中点评并总结,分析案例及相关联知识点的引用。同时及时表扬任务达成度较高的学生,鼓励完成效果不理想的学生继续努力。
   3.课后环节
   课后思考题及作业的布置,及时巩固本次课的知识点。无论是程序编写应用还是理论知识点的练习,都紧紧围绕掌握知识这一教学目标设计。通过课后反馈的信息,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梳理、汇总,教师很容易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课程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效果的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分析,收集反馈信息,总结优点,剖析不足;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任务的达成度。因此,教学评价对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程采用“线上教学评价”和“线下教学评价”相结合模式,摒弃原单一采用线下评价的模式。
   (一)线下评价
   1.对教学设计的评价。邀请校内的教学督导、教研室人员等对课程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设置等进行全面评价。    2.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班干部、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并记录,以备后续改进。
   (二)线上评价
   1.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评价。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法等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并反馈学习难易度。
   2.学生对自身学习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学活动参与情况评价;对他人参与团队协作及完成任务
  评价。
   (三)课程考核
   1.平时考核:由“线上”和“线下”参与活动组成,包括线上课堂出勤签到、课堂活动表现、课中测试、小组讨论学习、课后作业等组成,占分值20%。
   2.实操技能考核:由“线上”下达项目任务,考核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创新精神,“线上”与“线下”项目任务完成、职业素养、实训报告等组成,占分值30%。
   3.期末考试:采用技能考试或理论考试为主,占分值50%。
   实践表明,通过“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模式,课程考核为手段,对教学目标效果达成及评价考核更科学,信息更全面,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模式。
   四、教学实施案例
   课程教学既要符合高职学习大纲要求,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既能讲解知识理论,又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行业的职业素养。以“简易计数报警器”任务进行定时器和计数器知识点学习,采用信息化技术和任务驱动型结合方式介绍教学实践。
   (一)以理论环节讲解为主,学生接受知识并参与互动式的教学。
   1.课前
   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接收任务,了解项目是通过什么系统来模拟实现简易报警系统,有个大致的认识范畴,或者观看相关的计数报警系统视频,例如电脑锁屏、密报系统等。同时,学生对下达的任务进行预习,做好上课准备,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反馈,教师调取反馈信息,掌握学习情况,课中进行重难点分类指导。
   2.课中
   (1)导入环节
   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播放关联视频片段等,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快速进入课堂的目的。
   (2)新课环节
   采用“一句话问答”形式,对需要应用到的旧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并点评总结;分析项目任务,采用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讲解编程新知识点,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案例编程原理剖析、分析硬件电路等。
   (3)小试牛刀(点将)
   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传送测试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点,进行课堂练习。学生接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抽问学生结果,或者学生上台讲解思考解答过程。教师采用点评总结为主,对未掌握的再次讲解,带动学生学习。
   (4)课堂在线思考题
   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传送思考题且PPT上投放课堂思考题相结合模式,列出参考知识点。思考题进行适当拓展,引入一定深度,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接收后进行练习,并将结果反馈,教师进行点评讲解。
   (二)以实践环节为主,学生动手编程练习为主,教师进行指导为主。
   1.课堂实践任务下达
   通过前一小节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后,开始进行项目任务的实战练习——编写控制程序。这个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逐个巡查,指导解决问题,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2.嵌入思政教育
   在实践环节中,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适当推送几分钟的职业视频片段、“工匠人物介绍”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教育,讲解本节知识点掌握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考核验收
   在本次课结束之前,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点评、记分,纳入课程考核成绩。通过考核,掌握学生实践环节完成情况,为下次课程做准备。同时,对实践环节不理想的学生督促和鼓励学习。
   4.思考与作业布置
   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传送本次课程重点复习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反馈;教师调取作业、批改、讲解并分析课堂教学数据,传送难点解析等。
   五、结语
   经过初步的研究与实践,该课程已在2017级的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实践。学生对该课程的学習积极性强烈,教学参与度高,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后的评价也较为满意。本课程教学采用传统线下PPT课件、项目任务驱动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模式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多样性,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效果达成更有效和科学性,对后续的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艳阳,侯艳红,冯向莉.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1):12-14.
   [2]温贻芳.“专业一体化育人”如何“落地生根”[N].中国教育报,2018-04-17.
   [3]钱康亮.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1):52-53.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