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已经成为培养其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当下,对于如何培养其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文章将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希望能为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习习惯;策略
  一、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分析
  1.缺乏专心上课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隨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在小学阶段过程中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就目前形势分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由于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出现交头接耳,开小差,玩手机等现象,注意力严重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小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2.学习严重缺乏独立性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讲,他们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很多的小学生过早的接触到很多的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信息产品。这些心虚化的产品包含丰富的网络信息和教学资料,很多的学生在做教室布置的学习任务时,不是选择独立自主的完成,认识心存投机取巧的心理依靠电子产品、互相抄袭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状况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种惰性的学习习惯,造成小学生在学习上完全不思进取的状况。
  3.学习行为习惯不规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自控力和行为举止上总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日积月累的形成很多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如:小学生时间管理观念不强,经常是出现迟到现象;无视学校课堂纪律,经常性的打架斗殴、上课期间捣乱,扰乱课堂秩序;学习作息时间不合理,甚至出现夜不归宿等现象。这些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无心投入学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严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缺乏团结合作学习的意识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讲,他们从小就是被娇生惯养长大的,在对于团结合作学习意识上较为淡薄,很多的小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在学习上总是一意孤行,完全不懂的和同学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想法,使得自我学习陷入一种自卑的状态,这样的学习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学习无法得到提升,不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对于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分析
  1.遵守课堂常规,让学生学习呈现条理化
  课堂常规习惯即最基本的课堂行为准则,种类非常多,大致包括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上课时保持安静、讲文明有礼貌、爱护公物、节约用电、按时完成作业、不作弊等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是让其明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这是入门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其其他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前提。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课堂行为规范,把所有可能涉及的课堂行为准则详加说明,并借班会课的机会给学生讲清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第二,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课堂行为管理方法,鉴于现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灵脆弱、自尊心强,所以教师主要还是采用“引导+鼓励”的方式,切记不能骂学生更不能打学生;第三,教师需要在规范课堂行为的同时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爱闹的天性,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其在玩中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认真听讲习惯即上课时专注认真,不会因为外界干扰而转移学习注意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认真听讲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仔细认真的听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不开小差;第二,仔细认真的领会、记录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善于学习;第三,是仔细认真的对待老师提出的问题,勤于思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何为认真听讲,最好是用图的方式直观展示认真听讲的行为表现,并通过模拟练习的方式巩固这些行为;第二,教师要善于利用同桌监督、组内监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课堂听讲习惯;第三,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即教师扮演学生,学生扮演老师),让学生体会到班级行为管理的不容易,从而促进其养成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3.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课堂合作学习习惯即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良好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学生会有如下表现:第一,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耻下问,不会看不起比自己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第二,能够认真对待他人的请求,并真心帮助其解决问题;第三,不会妄自尊大,能够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保证每个小组中都不能有完全不对付的两个人,否则教师能耐再大也很难调和;第二,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引导和启发作用,必要的时候还要充当“和事佬”,调和组内矛盾,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
  4.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独立思考习惯即学生能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让别人帮自己解决。在理想状态下,具备课堂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既能不慌不忙,也能认真研究。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独立思考的习惯总共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教师需要严选教学内容,确保其既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还稍有难度,可以激发其思考和研究兴趣;第二,鉴于小学生向他人求助的习惯,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先写下“独立解决”四个字,从而时时刻刻提醒他们;第三,为了避免学生落实思维怪圈,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问题思考方式以及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例如排除法、假设法等;第四,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其构建思维导图,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注重因材施教,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光,刘敏敏.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61.
  [2]王桂岭.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优良的课堂学习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20):336-337.
  [3]张楠楠.关于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J].好家长,2018(22):176.
  作者简介:肖宏遵(1975—),壮族,广西上林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