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秀云

  [摘           要]  探讨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的途径,需要多方面协同展开。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是对个人的一种认可、一种价值体现,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对如何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帮助高职院校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4-0010-02
   在我国社会转型、产业升级、提倡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这不只表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也表现在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护理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和内在的联系,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1]。目前,国内护理专业属于人员比较紧张、需求量大的一个专业,也正因如此,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对更多、更好地培养护理专业的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义务。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是对个人的一种认可,价值体现,是一种职业精神。有学者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统一[2]。工匠精神最初表达的是在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中,认真、有要求、有目标的一种精神品质,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赋予了当代工匠新的定义:处在社会生产和服务一线,通过具体操作或依赖自身技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工匠精神即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一定人生观影响下的职业思维、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3]。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容。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将其内涵定义为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与科学创新[3]。
   二、我国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状况
   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突出的地位,这并不是新的问题,早在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2016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要求,反映了党和政府已经把在职业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然而另一方面,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又不能令企业满意,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提高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任务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普遍以工厂流水线式的培养为主,毕业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应用型高职护理专业往往更关注“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存在理论知识泛化、与实践脱节、职业教育欠缺等问题,人文精神的培育更是以简单的说教和死板的课堂重复为主。
   三、工匠精神与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关联性
   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护理职业教育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和内在的联系。对工匠的定义如果是拥有顶尖水平工作技术的人,可以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对所从事工作的坚持与传承,其中包括在传承工程中体现的执着、热爱等一些优秀的道德品质。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加强学生道德水平的教育是培养优秀工匠的必经之路,这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也是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帮助以后就业的必然要求。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慎独内省”的思想引导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护理职业道德观、职业伦理观,这是促进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1]。
   四、弘扬工匠精神与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育对策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方案》的提出,一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二是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我国职业道德的教育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培养新一代的“工匠”,同时还要以这种时代精神作为熏陶来展开人才培养。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
   将“工匠精神”植入护理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改革,主要通过调整课程教学模式和理念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工匠精神对技术型人才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仰和追求,但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不仅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导,还需要社会和企业的配合和辅助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传统的职业道德教材由于教材本身的一些缺陷,缺乏一些应有的实效,在单一的书本教育下,学生所认识的工匠精神比较抽象,甚至难以理解。所以,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选择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书面教材,相关行业的重要专家的工作经验,对该行业的认识都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参考来完成,通过对抽象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化来完成教材的编写,这样的教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当中取得不断进步。
   (二)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护理专业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在学习时期活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所以专门针对某一课程去改革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让师生之间在思想上、精神上认可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的正确道路。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植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普及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发挥专业理论课题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在学院、专业、部门等各层面开展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做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方面的保障工作,用“严谨求是、精益求精、职业敬畏、科学创新”思想引领护理教育,树立护理专业人才正确的职业观、伦理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的敬畏、对护理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乐业敬业的精神,促使护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基本素质,全面提升护生职业素养[3]。
   (三)产教结合助力工匠精神培养
   1.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
   根据医院实际护理工作需要,积极联系合作医院,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创建“校中院”与“院中校”,使医院实际工作情景在教学活动中真实呈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各种情景;選拔优秀的医院骨干护理工作人员作为高职院校护理同课教师协助护理课程教学活动,制订护理导师带徒资格认证制度,建立护理导师的考核与激励,调动护理导师传授技术技能的积极性,让护理导师愿教、敢教,建立“师徒圈”,逐步形成校园师徒文化。
   2.坚持长期可持续培养模式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护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高职院校护生在校期间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基本教学过程,学习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对工作科学系统的认识,一旦脱离实践训练难以稳固工匠精神,学生如何拥有较好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学习环境,为今后真正步入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等实际护理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与积累实践经验,使学生能经受不同工作环境的考验。
   通过课程实施试验,结合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机制,动态观察评价基于课程的院校协同模式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过程中发挥的成效,为完善与推进课程育人模式的改革实践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深入分析课程改革优缺点及寻找问题与不足,反思课程改革方案及实践,根据护理工作实际发展需要、院校导师的建议、学生的反馈等,改进与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学习任务与教学方法的匹配度、工作项目与专业理论的整合度,修改完善教学标准与学习资料,完善教学资源,对初步构建的院校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逐步形成符合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育人教学模式和课程德育评价体系。
   五、结语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是现代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护理人才的培养具有紧密的联系,对高职院校实用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营造“工匠精神”的护理专业文化氛围、搭建校企合作的“工匠”培养平台、完善职业道德要素的教学评价等路径将“工匠精神”融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还可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杜陈晨.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54-55.
   [2]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3]王磊,张丽宏,郝美玲,等.“工匠精神”对中医药应用型本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4):132-136.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