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晓勇
摘 要:伴隨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资源和教育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的要点。因此,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致力于这一资源形式的运用,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得教学效果一举数得。基于此,以此为话题,对该资源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初中语文;对策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引入,不仅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多的便利,也使得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内容、方法等更加趋向于多元化,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应加强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应基于信息技术,引入数字化资源等,使得教学得到拓展,促使教学目标真正达成。
一、基于数字化资源,增加阅读数量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收获信息、知识等,也是深化学生审美体验、发展其语文思维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初中生在情感态度、兴趣、个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其必须拥有足够的阅读量才能更好地展现语文学习,促使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此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的引入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使得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教材课本中,而是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引入来促使学生广泛性阅读的实现,如为学生引入诸多的阅读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阅读等,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使其获取到书籍当中的正能量导向,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乐观、积极等,将教育效用展现出来。
二、基于数字化资源,创设学习情境
针对于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其往往具有着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特点,大部分文章人文气息和时代气息都是非常浓厚的,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感受到的[2]。但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假如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就很难使得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也就无法理解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引入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学生和文章间的距离,使学习效果一举数得。
例如,在讲解《使至塞上》这首古诗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展现一些能准确描述诗词的图片、视频等,如:“在广阔的沙漠中,有一缕孤烟在直直升起,一条宽广的河正映照着夕阳,使人有一种倍感孤独之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的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等,使得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诗句中所表述的景象和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基于数字化资源,推动自主学习
新课改大力倡导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来达到这一目标,将学生从机械、背诵的模式中解救出来,使得学生本身获取到更多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趣味性、生动性处理等,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条件;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微信、QQ上传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开展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使得学生更好地明确预习方向,为其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便利。另外,微课资源也能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复习中应用,是比较方便的教学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精悍短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理想选择。
四、基于数字化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出数字化资源的优势,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诸多便利,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3]。
例如,在讲解《苏州园林》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借助数字化资源搜集一些相关信息,便于在课堂上的资料共享。比如,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作者资料等,使得课堂资源得到拓展,进一步扩充课堂容量,促使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数字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内容的革新,也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等,使得教育教学得到更好的进步及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挖掘出数字化资源的优势,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婷婷.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师生互动的方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23,130.
[2]刘春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4):52-53.
[3]吴旺明.农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9(4):60,63.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