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发生了进一步改变,加之国内外各项体育赛事的盛况,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和不足也逐渐体现出来,想要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专业的人才,就要改变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的目标和理念,加强和推进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对目前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  体育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a)-0110-0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和构建是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跟目前我国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实际上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可以从事很多的行业,例如体育教练、中小学体育教师等。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十分坎坷,大量的学生没有找到完全对口的工作。关键是在于学校没有做到让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不具备能力去游刃有余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改变,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创新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育复合型人才。
  1  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1.1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大学是致力于真理探索的场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学校培养体育专业的人才作为供给,这一专业也需要社会的支持进行发展,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各大高校都存在着重视专业训练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较为笼统,导致学生知识面较窄,缺乏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1]。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趋于功利化。并且我国的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落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单一化,大多数高校都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人才,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大同小异,难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
  1.2 教学课程的问题
  高校为有效的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进行课程设置。而课程设置的模式由理论知识和实践组合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实践能力的提升是通过课外实践和实习[2]。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上普遍不合理,课程设置项目都是相似的,选修课程开设较少,缺乏弹性,并且形式较为固化,缺乏灵活性,没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被课程设置激发出来,人才的培养水平不高。体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然而现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理论上的指导,理论知识和实践相分离,这将影响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2  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1 改变教育理念
  行动的先导是理念,想要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正确、先进的理念,人才培养理念的落后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我国体育教育更注重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了主体价值,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因此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树立各大高校全面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理念,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业的人才。根据目前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其实体育专业毕业的人数很多,但是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数却很少,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个性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4]。所以高校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批量化的人才培养。
  2.2 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深入改革,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该随之改变。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课程设置也应随社会的变革发生变化,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能力情况,来设置新形势的课程。缩短必修课程的时长,调整公共基础课的结构,扩大选修课程,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然后计划性的开展和组织课外活动和实习,例如让学生去体育健身俱乐部去实习,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多和社会中的新型项目接触,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实践中得到相应的指导,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为以后适应社会而奠定基础。在改革后的课程培养下,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抓住新时期的机遇,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构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现人才教育的过程。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人才评定的标准是根据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6]。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深入了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情况,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学校通过定期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本人进行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方面的调研,从而进一步了解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完善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教学体系、教学课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构建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4 构建数字化教学模式
  在体育专业教育培养过程中,离不开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然而学生这一能力的水平高低影响着社会的竞争力。在技术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的是师徒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想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本专业的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进行数字化体育教学技能的问题诊断,还有模拟教育实习基地等相关的数字化建设,通过这种以教学技能创新为基本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教育实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是一件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去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促使体育专业人才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标准。如今体育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竞争力增强,各大高校应着力加强和推进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课程的改革,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年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的体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岳立新.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7):23,88.
  [2] 陶雪花,唐进昌.新形势下体育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7,36(12):5-6.
  [3] 刘中玉.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读与写,2017,14(29):1.
  [4] 窦光绪.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商品与质量,2017(12):2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5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