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的对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中小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以及教学目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对接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高校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中小学体育课程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a)-0103-02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培养出的毕业生和中学体育教学的需求之间的情况怎样,是否和当前中学体育教育需要的教师职业技能相吻合,能否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因此,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的对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在进一步的明确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和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科学、合理化对策。
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的人才中强调“专”,随着高校课程的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还是要进一步的更新和提高,来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表现为在术科方面,主要是以传统的项目为主,新兴项目和适合中学体育教学的项目较少;在理论方面,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加强。学生的这种“薄基础、窄口径”的课程设置使应届毕业生不能符合社会和中小学的所需。要成为什么样的应届生才能飞快的适应当今社会飞快发展的社会所需?新的《课程方案》明确了体育高质量型人才应该是博学多才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新《课程方案》明了地体现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和道路:体育专业所培养出的是能够担任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的工作,可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深厚的基础,能力极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的对接的情况
2.1 新时代体育课程设置的标准
教育部出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的指出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改革有了较大的革新,这和此前的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以下较突出的表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理念中突出的表现出来。新课标展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把锻炼身体作为主要途径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增进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授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必走的重要渠道。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能力;然而却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确立了五个领域和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标准》放弃了以前的老教育方式,而是只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以及根据目标体系确定学习内容的原则和范围。这就很大程度上对各地、各校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而能够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异同
2.2.1 相同点
首先,都是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中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是为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华丽转变做铺垫。第二,教学内容吻合,改革后课程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
2.2.2 不同之处
现阶段为适应社会发展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确定了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的指导性思想,把学生始终放在中心地位,这样才能和中小学体育建设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切的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健康情况,在《课程方案》中并没有把在体育授课中,学生受到非人为性因素傷害时如何处理的法律相关知识,这是课程设置需要完善的。
2.3 中学体育课程设置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对接
2.3.1 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培养
体育教师被要求的基本素养正是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所需,这也是对顺应社会发展的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这些被用作以后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是毋庸置疑的,是培养复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出发点。所以,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地改变、提升与更新,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改变和革新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2.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课程设置改革的深度思考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受对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因素所牵制。根据中小学教职业素养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的要求分析,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需要调整学术科的比例,课程设置要以中小学、幼儿园为主的内容,要把《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素质的培养的所需的课程设置内容,借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 课程改革中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3.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学以致用的体育运动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的改变和社会发展所需息息相关,我国高校的体育专业以及体育的运动课程设置都应该将竞技与健身这两种属性发挥出来。同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关键,在此基础之上填加一些体育运动的健身理论。
3.2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在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目标体系上要体现“五个强调”:一是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全面性;二是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强调终身学习;四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五是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3.3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目标统领整个教学过程,提倡教师发挥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主张千篇一律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各项能力。
3.4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应是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4 结语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高等学校教育要从以人为本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最大程度重建和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和更新。同时,做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体育课程的对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这样,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才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更好地发展高等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徐汉云.大学体育的改革与转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86.
[3] 季克异.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5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