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行业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兴起,并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在摸索中前行。“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大提升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然而却出现了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过剩”与体育行业岗位人才“短缺”的矛盾,本文从职业标准出发,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标准  社会体育专业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244-0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has promoted the rise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and it is advancing in exploration as a young specialty. "Healt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which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However,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rplus" of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and the "shortage" of sports professionals. Starting from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social sports course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tandard; Social Sports Major; Curriculum setting
  社会快速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压力。在学业、就业、经济、人际交往等众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运动来减压,随之带动了社会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使得对于健身教练、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场馆管理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量飙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大量需要,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输送这方面体育人才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成了聚焦点。
  1  社会体育专业职业标准分析
  社会体育专业从1999年被列入体育院校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在摸索中前进,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体育人才。近些年,大专院校也纷纷办起了社会体育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行业在为社会体育专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全面的知识结构
  社会的进步,对新一代年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体育行业也不例外。以往陈旧的观念,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只要跑的快,跳的远就可就业。这种腐朽的理念也存在于一些教师的脑海里,他们在教学中偏重于本专业的知识,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点不重视培养,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不能胜任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要求。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更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全面的基础知识。除了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社会学、保健、社会调查方法、管理等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政治、法律、计算机、普通话等全面的基础知识。现阶段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到健身会所就业,健身教练成了他们的选择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带领会员练习时,只知道做什么动作,却讲不出原理,或者说讲出了原理却没能让会员领会,那么这应该算不上一个好的教练。再或者在工作中,领导需要教练对本月会员的锻炼情况进行分析,做报表等,教练却发现锻炼计划不会写,办公软件不熟练。从上述的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全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快速发展的体育行业立足。
  1.2 与时俱进的文化素养
  具备与时俱进的文化素养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前提,现如今社会,大众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但并非意味着降低了道德的标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练,或是从事任何职业,都要以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科学文化知识是现代年轻人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社会,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应心理健康,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难免出现一些心理疾病,运动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蔓延,那么作为一个体育行业的工作者更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1.3 通用與专业能力平衡发展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能力,例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健身指导能力、体育赛事组织与场地服务能力、运动防护和运动处方能力等,还用具备一些通用的能力,例如:外语、计算机、应用写作、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笔者走访了一些高校发现,高校大多偏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通用能力的培养。原因主要在于一些陈旧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之缺乏教师培训,导致一些高校老师不能接触到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专业能力加强的同时,通用能力也应跟上,平衡发展,使学校培养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适用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2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由于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就业困难,加之教师资格证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通过率并不理想,各大高校取消了体育教育專业的招生,快速扩大社会体育专业招生,由于考编学历的限制,高职类院校更是如此。社会体育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各类学校也忙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置等各项工作,但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众所周知,我们所期盼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却没能胜任社会要求,课程的设置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缺乏针对性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有其自己发展的方向和路线。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还属于摸索的过程,由于生源、就业等原因,很多高校还设置了体育运营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专业。仔细对比这些专业却发现在课程设置上区别度不是很高,缺乏专业的针对性。一方面,这些专业有一定的覆盖性;另一方面,课程的设置与职业的发展脱节。职业的发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的文化素养、各能力的平衡发展,课程的设置应满足职业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出适合本职业发展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2.2 重术科,轻理论
  重术科,轻理论的现象,在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仍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一些教师的脑海里,他们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在理论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将术科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放在重点之重,正因为这些观念的存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具有抨击性语言指向体育人。作为高校一线体育教师,对这一点深有体会,理论课上,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同学听课。其与专业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体育人爱运动,不容易静下来;也存在体育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欠缺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听,老师就更不愿意专研,恶性循环。
  2.3 与职业发展脱节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关系到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目前出现了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差,相关岗位人才短缺,两者相矛盾的现象。也就是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发展没能达到无缝衔接,导致了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不能胜任职业发展,造成大量的岗位空缺。存在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课程设置人员没有调查市场的需求和预判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方向,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课程的安排;第二,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而体育产业发展极快,在短期内没有跟的上发展速度。
  2  职业标准相衔接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加大了社会体育专业的需求量,如何培养出适合职业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是当务之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的设置,实习设定等都会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方向,也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适应职业的发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走访交流,本文认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还应做以下改进。
  3.1 丰富课程种类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种类单一,除了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外,通用知识和社会体育新兴项目相关课程没能很好的进行设置。现在社会的发展,对年轻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只是第一步,对于一些能够提升个人能力的相关课程不是课时太少就是被忽略,口语能力、书写能力、教学能力、逻辑思维等都是一个优秀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新兴的体育项目大量增长,而课程的设置还只局限于传统的运动项目,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体育运动视而不见,那么培养出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如何服务于快速发展的体育职业,值得深思。
  3.2 课证融合
  积极响应《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0﹞110号)精神,部分体育院校实行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积极探索适应职业发展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以学校为端口,课程为基础,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部分学校采用一加一的培养模式,也就是每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个体育职业资格证书(体育场馆管理员、体育经营与管理类等)和一个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健美操、游泳、健身等国家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才可获得毕业证书。这样学生不仅具备了相关技能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具有相关职业的管理能力,才能适用职业的发展。
  3.3 重实践,与社会职业结合
  实践课程的设置被边缘化,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刚走进工作岗位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难适用工作环境,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很多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走向工作岗位时却不会运用所学知识。体育教师不会教、健身教练不会讲解、体育管理者不会管理等这类问题大量涌出,源于学生在校的教育偏重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没有结合职业发展的状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院可以与校外体育行业合作,例如健身房、篮球馆、儿童体适能训练等机构或者工作室,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工作岗位上去实践,学生也可以自行创建协会组织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4  结语
  “健康”越来越被关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升。需求量增多的同时也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以及课程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解决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过剩”与岗位人才“短缺”的矛盾迫在眉睫,只有在职业标准下构建的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祥魁.以职业教育为特征的社会体育专业转型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6):89-90.
  [2] 徐蒙,彭利民.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8(19):151-152.
  [3] 周苗.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6,37(6):161-162.
  [4] 徐大鹏,陈燕.基于就业视角的休闲体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1):39-45.
  [5] 吴熔.上海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视界,2016(17):135.
  [6] 黄晓强.高职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4):126-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