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综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
  【摘 要】目的:通过对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四年考试课成绩的综合分析,科学地对该专业学科课程设置做出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因子分析对53名学生的32门考试课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科学地排名。结果:因子分析从32门课程中共提取公因子6个,与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块基本吻合。结论:通过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仍存在小幅调整空间。
  【关键词】课程设置;因子分析;综合排名;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O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13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62
  【Abstract】Objective: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curriculu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our-year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pecialty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our university.Methods: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cores of 32 examinations of 53 students,and the ranking was given scientifically.Results: Factor analysis extracted 6 common factors from 32 courses,which basically coincided with the curriculum module of credit management major in our university.Conclusion:Through factor analysis,we can see that the curriculum of credit management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is basically reasonable,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small adjustment.
  【Key words】Curriculum design;Factor analysis;Comprehensive ranking;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而在国内,清华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开设该专业[1]。据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网查询,目前全国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普通本科有478所,其中中医药类院校有11所。中医药类院校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往往都是培养与中医中药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办学时间相对较晚,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验证。
  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为信管专业)自2010年开始招生,至2018年以来已有5届毕业生或选择继续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在此期间,专业经历了新专业评估,也经历了学校的教学评估,均取得了优异的评价,同时也得到了中肯的建议。基于两次评估,学校分别对信管专业课程的设置做了科学地,有效地调整,并确定了致力于培养以中医药行业特色为导向,具有独特的中医基础知识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
  综合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整合为一个综合评价值,并赋予评价结果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2]。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综合分析方法,主要对多个对象的多个指标在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他们的统计学规律,寻找他们的内在联系。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指标化简的方法,目的是找出少数几个潜在支配原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公因子,从而实现对不可测因素的探索分析[3]。本文通过对该专业53名毕业生在课程设置为必修的32门考试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我校信管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校信管专业目前设置必修课程46门,按模块分为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11门(其中考试课5门,考查课6门,英语课共修4学期,前两学期按学校规定取平均成绩记为英语1,后两学期分别记为英语2、英语3;体育课共修2学年,分别记为体育1、体育2),创新创业教育4门(均为考查课),医学类基础课4门(其中考试课2门,考查课2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基础课13门(其中考试课11门,考查课2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专业课14门(其中考试课11门,考查课3门)。
  本次研究选取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53名学生的32门考试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将各科成绩作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分析方法
  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32门课程的成绩作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利用软件计算每个学生的因子得分及综合成绩并排序,与平均成绩排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学生在各项能力中的优势与劣势。
  2 因子分析与结果
  2.1 应用条件
  KMO检验:KMO统计量为0.768>0.5,反应各指标间相关程度较好,适宜因子分析。Bartlrtt球形检验:Bartlrtt球形检验的P=0.000<0.05,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2 提取公因子
  因子分析输出的方差解释及贡献率表如表1所示,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解释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7.217%,即由前6个公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77.217%的信息,因此提取6个公因子进行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反应公因子与各科成绩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对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变得更容易,故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模型进行旋转变换[5]。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成分矩阵,得到影响各因子的主要变量如表2所示。第一个因子F1反映了12门成绩变量,除1门人文社科类通识课和2门专业课外都属于专业基础课范畴,故可将公因子F1抽象地命名为“专业基础课因子”;类似地,其他几个因子F2、F3、F4、F5、F6可依次抽象为“专业课因子”、“公共基础课因子”、“高等数学课因子”、“医学类基础课因子”和“体育课因子”。 每个因子对综合评分的影响可以用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来反映。
  2.3 因子得分
  选用回归法计算标准化因子得分,在SPSS中计算出每个学生六个因子的得分,并按因子得分进行排名,详见表3中(4)~(9)栏,基于此对学生在各因子所反映的课程类型中的优势和劣势给出评价。
  2.4 综合评分
  分别使用6个因子旋转后公因的方差贡献率对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取依次为:28.374%、20.884%、11.803%、5.736%、5.647%和4.773%。使用SPSS计算每个学生在这6个公因子方面的综合得分,并按综合得分排名,详见表3中(2)栏。
  2.5 综合评分与总平均分比较
  计算每个学生33门课程的总平均分,并按总平均成绩排名,详见表3中(3)栏。对综合评分和总平均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r=0.863,P=0.000<0.05,结论是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按综合得分排名与按总平均分排名的结果基本相符。
  2.6 因子分析结果讨论
  1)通过对我校信管专业考试课成绩的因子分析,对不可测因素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影响学生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6六个方面:专业基础课F1、专业课F2、公共基础课F3、高等数学课F4、医学类基础课F5以及体育课F6。上述6个方面也分别对应着学生的基本技能理解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語言表达与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医学基本思辨能力及体能。
  2)因子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给出更科学合理的综合评分排名,此排名虽与总平均分排名有所出入,但总体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3,P=0.000<0.05),说明按综合得分排名与按总平均分排名的结果基本相符。
  3)每名学生在各公因子方面的得分情况明显不同,这也体现了他们所擅长的科目方向有所差异,故可在各因子中通过排名情况体现各学生学科间的优劣势。
  从各因子排名中可知,影响综合排名的主要是前两个因子的排名情况。这也说明了我校信管专业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是有意义的,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总排名。其中综合排名第3的同学在虽在专业基础课因子F1中排名欠佳,但其凭借着专业课因子F2排名第一的绝对优势跻身前三名,同时,该名同学的高等数学课因子F4排名第四,这也说明了该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突出的逻辑推理与计算能力,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后,在创新方面结合数学相关算法能力较强,表现突出。对比其平时表现也可看出,该名学生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程序编写等方面能力极强,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程序设计大赛,并取得佳绩,这也可从另一方面验证上述结论。
  3 因子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首先,因子分析所给出的公因子结果虽与实际课程设置有些许出入,但总体仍有较明确的归类,每一因子类别的实际能力指代明显。这说明我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是较合理的,但也可能有许多因素导致了极少数科目归类与实际相矛盾,比如科目开设的年级、学生学习该科目时的心态、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等等,还需进一步研究原因。
  其次,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各因子得分可作为学生培养方向与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如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后都对本学期及以前成绩给出因子得分与综合评价,不但能及时发现部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能尽早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所擅长的方向,在大学期间不虚度光阴。同时也为学校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有效意见,并且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我校信管专业在经过几次课程设置的调整后,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设置,模块划分明确,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本文使用统计学方法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提供了讨论方法,期望为其他新设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8):128-131.
  [2]李晓松.统计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刘明芝,周仁郁.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李新,崔运浩.因子分析法对中医专业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3-264.
  [5]蒋知俭.统计分析在医学课题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信息协作平台的社区糖尿病中医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探索”(L201612)。
  作者简介:
  董丹,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与统计学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9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