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定教调动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与关注小学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两者相互配合的过程。大多数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好玩的方面,根本没有意向提升自己的体育技能,因此体育老师就要积极了解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到底想在体育课上学习什么,再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小学六年级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应该注重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事业,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以学定教  新课改 小学六年级  体育课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177-02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还不能集中,对很多新事物容易感兴趣,因此,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体育老师可以充分结合其喜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体育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六年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体育老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受学生欢迎的优势条件,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小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他们在其他课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品质。
  1  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育素质及教学现状分析
  1.1 小学六年级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分析
  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对学校开展的体育课以及运动会等活动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一般都对自己喜爱的运动缺乏基本了解。而体育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只是片面的让学生在某项运动的技巧上进行模仿训练,并没有从动作的力学原理做出详细的讲解,而处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比较爱动,对自然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如果让小学生过分模仿那些所谓的动作技巧,就只会让小学生的水平停留在复制他人的层次上,不能有所改进与创新,对某项运动的爱好也只是“叶公好龙”而已。因此小学六年级小学生的体育基本素质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待提高。
  1.2 在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中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十分常见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阶段,一般对新知识比较感兴趣,通常会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身的喜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传统的教育方法多为“填鸭式”教育,体育老师在课堂上按照课本内容展开教学,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一字不漏地向小学生传授该内容,对于追求新事物的小学生来说比较反感此类教学模式。而且传统的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少,对于小学生而言,各自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早已有了自己的运动爱好,体育老师按照特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内容,灌输给小学生陈旧的体育知识,调动不了小学生学的学习兴趣。小学体育老师在教学时常常抱怨小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表现的不够积极、参与度不高,小学生同样会反过来抱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无聊,所以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就更谈不上小学生对于体育技能、体能素质的锻炼技巧的掌握。
  2  “以学定教”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以学定教”的体育教学理念就是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个性、学习基本诉求以及发展潜力等因素来实施其教学内容,同时跟踪其学习体育活动技能的能力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形成小学生体育教育活动的个性化发展目标。“以学定教”的体育教学理念要求体育老师做到关注小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与差异性、积极开发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小学生其他科目的齐头并进等内容,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全面发展。
  “以学定教”要综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爱好,注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结合小学生当下与长远的发展需要,要让体育活动既能满足其现实的需求,又能提高未来的生活与学习能力,让他们为了新的梦想愉快地去参加体育课程与活动。“以学定教”体育教学理念能在满足小学生爱好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减轻他们在应试教育中的压力,愉悦他们的心情,进一步扩展他们的发展空间。另外,“以学定教”体育教学理念能促进他们的学业进步,拓展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促使他们能树立远大的理想,能使他们具备集体主义的思想与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兼備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  以学定教,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的有效路径
  3.1 找准良好的体育教学切入点
  为了实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六年级教育教学的创新,应该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敢于推陈出新,在创新思维的帮助下,对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认真了解小学生对不同种体育运动的喜好程度,同时调查不同学生的性格特性,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的切入点,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起来也会比较感兴趣。只有真正找到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时,他们才会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3.2 预设学生体育活动的难点
  在体育老师教授小学生新的体育技能时,体育老师不要急于讲解该体育活动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小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学会去讨论、分析教学任务,学会思考并提出问题。最后由体育老师加以适当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同时体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科学合理预设体育活动的难点,要使少部分学生能达标,大部分学生在达标附近,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训练从而取得好的成绩。同时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设定一定的难度,不能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觉得作业完成的必要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3.3 创设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采取不同的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小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练习的兴趣。当然实行创新的教学方法,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逐渐推行。就拿篮球教学来讲,教打篮球时必须重视细节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篮球运动中观察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组合性动作的衔接过程中,并且在篮球运动中只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实战中占领主导地位。因此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实践中应认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篮球是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的高强度运动,观察能力的核心是用眼睛的余光观察对方位和距离的判断能力,对于小朋友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活动,进而增加小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的篮球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大家喜闻乐见的篮球游戏有传球比赛、运球比赛、脚步练习游戏、投篮比赛、综合性游戏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对篮球教学的积极性且释放学习压力,又能使学生的篮球技能得到提升,让他们处在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篮球技能,又减少了体能训练的量,让身心得到放松。
  3.4 设计教学环节,凸显学生主体位置
  根据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实践活动能够支配其情感意识,增加其主观能动性。所以为了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抓住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时应有计划、有意识的对小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熏陶。将体育运动中的勤奋、刻苦、认真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小学生,并结合课堂中的体育活动练习将体育运动技巧不断地传授给他们。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跨越式跳高相关的趣闻轶事,包括跨越式跳高的起源、跨越式跳高的发展、著名人物等,从而增加学生对跨越式跳高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新型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体育老师可以有针对的向学生播放或近距离演示一些精彩的跨越式跳高片段,进而使学生的视觉和心理受到刺激,增加对跨越式跳高的认识。
  4  “以学定教”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分析
  按照“以学定教”教学理念,事先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该教学目的是让小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的要领,多数同学在过竿时能做出摆动腿移髋动作,部分同学能完成落地时身体侧对竿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并通过竹竿舞活动的练习,培养小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小学生能对多次重复练习感兴趣,并通过与小组同学协作,培养小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团队协作合作能力。在该次课程中设定了小学生感兴趣的竹竿舞团队合作项目,能很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兴趣,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该课程教学开始时,体育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同时要提示小学生练习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编练习;然后让他们随着音乐跳皮筋;之后及时观察小学生练习的效果并进行及时纠正指导;最后根据运动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语言鼓励,并提问,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组织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示范,并且讲解自己的学习技巧。这样就可以提高小学生上课的自信心,同时发挥其上课的主体作用。
  5  结语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其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小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体育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体育教师应该实行创新的体育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内容丰富的体育课,可以帮助减轻小学生自身对于小升初的学习压力,提高他们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小学体育课程是他们发展中体育运动的启蒙课程,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承担起体育创新教学的责任,敢于进行教学思路的改革创新,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以学定教”指导体育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課堂观察,2015(6):91-92.
  [2] 许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9):80-83.
  [3] 唐林林.小学生体育课态度调查分析——以巴南小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0):8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