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强大而绝望,无所并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婷

   摘 要:15世纪,尼德兰画家博斯以天马行空的艺术箴言、波诡云谲的艺术独创,将幻想与现实交叠,悲恸着现实的炎凉与正义的消亡,展开自我救赎的呼吁,表达个人的时代价值观,构建其属于他的新世界,并且穷其一生不畏独行、虔诚朝圣着——强大而绝望,无所并立。文章将从博斯生活的时代背景、艺术环境、生平经历、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着重于其绘画风格与艺术特色的考究。
  关键词:希罗尼穆斯·博斯;中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
  一、博斯绘画所处时代背景
  (一)博斯绘画产生的历史大环境
  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约1450—1516年)绘画的艺术风格离不开15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当时南欧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中心,艺术家冲破中世纪的神学禁锢,关注理性科学及人类本身,旨在以科学理想化的手法讴歌人性的伟大与崇高。而博斯所处的北欧文艺复兴以尼德兰为中心,相对内敛保守,仍处在中世纪的虔诚宗教氛围中,其艺术力求对视觉美做出新解释,并倾向于深层人性的客观探索,作品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博斯处于中世纪末期的种种社会大变革中:宗教改革、阶级冲突、社会经济动荡。“这个时期看来尤为不幸,似乎记忆中留下的只是暴力、贪婪和仇恨,而所知道的欢乐只是放纵、傲慢和戏谑。”尘世的痛苦在人们心中普遍埋下的动乱纷扰的厌恶,日渐促成了对理想安宁生活的崇高渴望,旧形式的衰落中萌生出新形式,出现了尼德兰早期凡·艾克兄弟等艺术家对现实主义的主张。之后的博斯在艺术追求上也注重精神自由,表达对全民族现实生活的关注,创作犀利的纪实性作品。
  另外,博斯生活的斯海尔托亨博斯市虽然偏僻,但是属于布拉邦特公国四大城市之一,当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步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商业城市。因此该市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同时伴随着哥伦布的第四次出海远航,南来北往的商人、航海家将各地文化广泛传播,极大地影响着南北方的艺术交流。
  (二)博斯与中世纪艺术
  中世纪的人们在时代背景与宗教影响下,对地狱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天堂,地狱的形象十分具体。正如翁贝托艾柯所言:“中世纪许多神秘主义者、神学家、哲学家致力于解释,在宇宙和谐的伟大交响乐里,怪物如何助成整体之美,虽然他们纯粹是以反衬之道为之。”魔鬼与地狱形象成为中世纪艺术的一大主题,这是当时民众心里普遍存在的地狱恐惧共同促成的。博斯绘画中明显延续着地狱魔鬼形象的描绘,其作品实则旨在隐射现实、疗治人心、憧憬理想生活,因此他允许地狱的存在或许是为了从中引出天堂的美好,使人的自我救赎的观念油然而生。
  (三)博斯与尼德兰艺术
  北欧文艺复兴不同于南欧,整体上仍然延续着中世纪的绘画传统,保留着哥特式神秘主义的痕迹。同时由于尼德兰广泛的国际联系,北欧各国都更迅速地跟进着艺术与科学的新趋势。博斯绘画始终顺应着尼德兰的艺术环境而发展。他早期的绘画题材主要与宗教相关,实则是追求身披宗教的外衣而表现现实。另外,尼德兰绘画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博斯在技法上继承了前辈与同时期艺术家的精细面貌与装饰趣味。博斯绘画的中期开始区别于身边的其他艺术家,将现实主义表现语言与象征主义、人文主义思想观念进一步结合,呈现出开创性的艺术风格。后期,尼德兰绘画将哥特式艺术及神秘主义的意味,以一种更契合于文艺复兴思潮的形式继续扎根于北方日耳曼民族的人民精神里,博斯绘画日渐成熟,呈现出艺术的形而上哲学思辨。
  二、博斯其人
  博斯是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第一位代表性画家,被称为20世纪超现实主义的先驱者、先于文字的弗洛伊德、潜意识的发现者,格瓦拉甚至曾评价他为“怪物和妄想的创造者”。
  博斯出身于绘画世家,曾祖、祖父、父亲均是斯海尔托亨博斯地区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继承祖业,年仅24岁就已列名于當地画业行会名册,并得到当地教会机构的雇佣成为职业画家。博斯的妻子阿雷德是一位富家小姐,因此博斯婚后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属于富庶阶层,不必过多考虑生计问题而能专心投入艺术创作。
  戈雅曾说:“平静的生活往往让理性沉睡,从而容易造就怪兽。”博斯真实印证了这句话,他一生平淡,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最远的一次外出大概就是意大利北部,而他的作品所表现的宽阔视野,得益于他超前的文化意识和丰富的学识修养。
  三、博斯其画
  (一)绘画主旨
  博斯绘画相较于同时代的艺术主流,显示出更深度纯粹的个人化与主观化。例如作品《圣安东尼的诱惑》,影射存在于中世纪人们心中的恐惧,警示着沉浸于美好天堂的向往和迷失在欲望诱惑的人们,以此展现他自我救赎的呼吁与个人的时代价值观。博斯将人类在所谓“文明”与“理性”的华丽外衣下原始的形象和赤裸裸的欲望展露无疑,他揭露人性却不评价人性。
  (二)绘画题材
  博斯绘画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宗教题材,二是文化隐喻题材,三是社会现实题材。
  中世纪末期的宗教气氛极端饱和,还有显著的以图像表达思想的倾向。博斯绘画大量围绕宗教题材,但并不完全是因雇主支付佣金而进行的创作,只做口口相传的宗教训诫,而是通过有意识地模糊说教成分与讽刺意味,“借用”宗教题材来表达其人生观、世界观乃至宇宙观。
  相较于南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所热衷的希腊神话题材,北欧的尼德兰文艺复兴多以民间谚语、寓言故事等文化隐喻为创作题材。博斯将对宗教崇拜、祈告上苍的关注点投入到知识道德、人性自然等文学与哲学领域,作品例如《愚人船》《浪子回头》等都取材于文学作品、谚语传说。另外,南非地理大发现的文献资料也给博斯提供大量视觉图像直接作为直接参考。
  (三)艺术特色
  1.超现实主义面貌
  超现实还未发展成“主义”时,博斯绘画就已呈现出超现实面貌。博斯用超现实的艺术思维来洞察现实,寻找存在于有关超验世界及一切与之相关的概念,从人性深处挖掘和探索人类从未涉足的领域。晚期作品《人间乐园》,用恶的惩戒与善的规劝,以高瞻远瞩的俯视视角,将伊甸园的美好、人间的贪婪、地狱的恐怖充分展示。   2.隐喻与象征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诠释了一句老谚语——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因为你从中得到的要远远超过你所看到的。他们始终认为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比有机的和谐语言更有表现力,作品中往往包含着图像表层含义与隐喻象征含义的双层结构,可被当成文本来解读。博斯一生居于家乡,而他的作品中那开阔视野得益于他平生所涉猎的大量文献资料——民间谚语、传统小说、航海典籍等。大量的神秘幻象在如今看来犹如神启,但其背后所具有的涵义并不都是博斯凭空创造的,在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也许是众所周知的。
  3.形式语言
  博斯绘画受到当时盛行于尼德兰早期艺术中的细密画的影响,以及现实主义对自然细节刻画之渴望,呈现出极尽精微的写实主义绘画特质。他用有意义的形式和色彩给予观念思想以确定的形式,具象精细的艺术表现有助于传达那种关于本真的信念和虔诚的信仰。
  4.形而上倾向
  潘诺夫斯基在著作《早期尼德兰绘画》中曾非常确信:“博斯相当熟悉斯多葛哲学、俄尔甫斯以及新柏拉图神秘主义。”博斯的创作明显呈现出尼德兰艺术共性:深思熟虑,以思想为主导,引导创作揭示外在事物表象下的隐藏观念,并从中建构起自我艺术的“新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艺术哲学层面的形而上倾向。
  最为鲜明的一点表现就是博斯图示中,将意识赋予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仿佛世界由他的思维创造。这一点本是源于中世纪末期死亡观中所理解的“众生平等”,却也超前地契合了之后康帕内拉的“万物有灵论”。当时中世纪末仍存在的中古思想影响着博斯,他关注事物的原初意义,通过绘画表现事物的存在,解释对自然宇宙的新观念。
  然而在探索博斯奥秘之路的过程中,哲学这一层面上只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至今不得关键的入口,还有待学术界深入探索。
  四、博斯的影响
  (一)超现实主义先驱
  超现实主义拥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支持、有完备而明确的艺术理念,强调潜意识、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的主题。博斯的绘画虽呈现超现实面貌,而其实质与超现实主义并不完全相同,还没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理念。因此不可直接妄言是博斯开创了超现实主义,只是这种艺术表现及形式语言早在15世纪就已经由他“初尝”。
  (二)追隨者
  许多艺术家从博斯绘画中汲取灵感与养分,如“新博斯”老彼得·勃鲁盖尔、反理性主义的布莱克、浪漫主义画家戈雅、象征主义画家雷东、表现主义艺术家贝克曼、录像艺术家维奥拉、表现主义先驱恩索尔等。博斯的影响力是超越时代的,他如沉寂的野兽,在复苏的瞬间以无可匹敌的强大力量震撼着观者,为世代追随者所迷恋与神往。
  五、结语
  博斯的作品展现着被旺盛生命力所包裹的人类本性,在那个动荡时代,他跳脱出普世艺术法则,如造物主一般构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并始终保持清醒地遵循自身艺术法则行进着。他领导着自己的新世界,实现对崇高理想生活的渴望,强大而绝望,无所并立。
  参考文献:
  [1]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艾柯.美的历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徐累.魔法与玄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崔梦珏.《地上乐园》图像研究:性狂欢背后的救赎[D].中央美术学院,2012.
  [5]祖琪嵐.文化隐喻与现实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