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习基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莹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的舞蹈编导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契机,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引导学生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并将实践课程的开设重任落于实习基地。为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从实习基地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两方面出发,以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为例,旨在为实习基地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舞蹈编导专业;实践课程;课程体系
  自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地方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正是校企合作模式下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虽已是实习基地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但与之相配套的实践课程却一直未成体系。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实践教学质量,构建实习基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应有之义。
  1 实习基地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应用型人才质量水平的保障。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本科教育从2013年办学至今,为学生搭建多处省内外实习基地,并在4年学制中集中实习一学年,通过实习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实践能力。多年来的探索经验表明,实习基地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这不仅是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更是学生家长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待。
  1.1 行业岗位需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市场行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相关,本文以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在“锦秀丹寨”实习基地为例,进行分析。“锦秀丹寨”是由万达集团携手贵州著名演艺文化企业“多彩贵州风”团队合作推出的国家级苗族史诗驻场秀,是万达集团扶贫丹寨的二期重点项目之一。剧作以了解丹寨、推广丹寨、扶贫丹寨为目的,以苗族历史为背景,以丹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鸡舞”为主要舞蹈元素,传达苗族人“以美丽回敬苦难、以付出回报生命”的精神。[1]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艺术实践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作用,这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认识舞蹈艺术和岗位职能,理解行业中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而有了更多对知识的渴求。学生学习所需知识浇灌的时候,正是开设专业实践课程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实习基地开设相关课程,结合实践项目学习苗族历史文化,学会苗族舞蹈,加强对当地民间文化的了解和对民间舞蹈的认识,更有利于学生艺术实践。
  1.2 专业培养目标
  舞蹈编导专业是研究关于舞蹈编导的教学理论与人体动作编创技巧的学问,是对舞蹈编导教学、人才培养、剧目创作、舞台导演、科研创新等进行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学科。[2]实践性是舞蹈编导专业的核心属性,将专业知识技能转换为艺术实践,创造艺术价值,是高层次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应该追求的价值取向。山西工商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教育是为服务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延续,是以实践为核心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其专业基础教育到专业实践教育过渡的桥梁。学生在此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项目实践,进而转化为符合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实践能力。因此,实习过程中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需要从多元化的实习实践项目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储备,辅以剧本创作、舞台表演与舞美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体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
  1.3 学生家长期待
  学生作为实习的主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象,应该注重实习基地专业实践能力水平的最终成效。相较于学生在校學习而言,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是直接面对社会的实践,学生对实习基地的环境适应、项目价值的认同、行业要求规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心理转变、不同岗位角色对身体表现力和表演能力专业要求,是需要从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提升的。因为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课程学习,是对舞蹈行业、舞蹈表演、舞蹈创作的再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专业学习的状态。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自我调整,主动提升专业能力;但是也会出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影响学生终身发展,这关系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可能性都可以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及时发现、引导。此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专业实践的知识结构,从项目实践到行业岗位专业学习,都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良性循环。面对日趋多样化的舞蹈行业发展,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应对行业多变的舞蹈产业思维,培养能够与市场接轨的应用型人才,亦是社会和学生家长共同的期待。
  实习基地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基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基础上开展的,承担了学生校内学习到校外学习的衔接作用,改进了以演促学、以演代教、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单一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因此,强调实习基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构建明确的实践课程体系,既有利于满足行业岗位需求,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还有益于学生职业的长远发展。校企合作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促进实习基地教育的有序开展,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共赢的思维来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更优质的有机土壤。
  2 实习基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构建实习基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弥合学校教学内容与实习基地项目实际需求间的鸿沟;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明确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学的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现实世界过程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3]舞蹈编导需要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编创表演能力和导演排练能力。在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过程中达到这种能力,需要有相关课程辅助和支撑。以实践课程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以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及教学实施为基本思路,重组专业实践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2.1 课程设置
  舞蹈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以院团项目为主,一直以来都有与其岗位要求相符的专业实训,然而,大多是针对就业人才的实践训练,很少有实习基地设置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能力相符的实践课程。如今,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接轨,迫切需要把专业实践训练上升到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层面,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规范教学。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以实践为核心,依据舞蹈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实习基地的实践项目要求,开设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是校内专业教学的延续,是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的有效途径,其中包括“基本功训练”“剧目排练”“剧目编创”等专业实训课程。“基本功训练”课程需要在学生原有专业基础训练的前提下,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加强肢体语言表现力的专业能力训练。“剧目排练”和“剧目编创”则需要根据项目实践的内容及剧目的要求设计教学。除上述专业基础课程外,根据不同实习基地的实践项目,可开设具有项目特色的专业实践课程,如“舞台化妆”“情景剧表演”“民间舞”“民间舞蹈文化”“舞蹈文化产业”等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共同构成交叉、互补的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综合能力,这既符合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又兼顾实习基地实践项目的需求。以上所开设的课程要贯穿实习基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学时可结合学校学时和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当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还需要结合行业需求与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优化。
  2.2 教材建设
  以往实践项目中的专业实训,很少有明确适用的实践教材,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需要突出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实践教材的建设显然不可或缺。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有些课程有可供参考的教材,而有些特色课程需要在实习基地的实践课程教学中不断总结,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层面的教学规律。实践教材的建设需要紧密结合项目要求和教学实际,形成具有可借鉴意义的教材建设模式。实习基地的实践教材建设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师资团队资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材的建设,可根据项目需要的专业要求,编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材,开发具有训练、指导意义的教材。实践教材的建设需要兼具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具体方案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充分利用项目资源,优先建立特色课程教材;二是根据实践项目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三是教材的编写形式可多样化。建设适用于实习基地实践项目的实用教材,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又有益于学生的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总结理论性的实践经验并运用于今后的实践项目中,以达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让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教材为依据,进而实现更多舞蹈专业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3 教学实施
  实践课程的教学实施也是围绕实践展开的,教学实施根本是为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实习基地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不同于学校的教学模式,虽然继承了以往口传身教的传、帮、带的实训形式,但是面对更具丰富性、灵活性和多变性的实践项目,缺乏规范性的专业教学实施,无疑为实践教学的质量埋下隐患。在实践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保障教学质量,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这需要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和院校教师协同發力,各展所长,充分利用好授课学时,设计符合实践要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在教、学、练、演、创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校内课程学习到校外职业实践转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艺术实践中实现二度创作。此外,以实践能力水平建立符合专业实践评价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方主体,多角度评价和反馈。
  实习基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配套的课程、教材以及规范的教学,艺术实践到行业实践能力的转化并非一日之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课程为依托来实现。由此,提出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完善行业需求能力与学生知识体系的对接,建立符合项目需求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知识技能的实践转化,又有利于在实践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3 结语
  实习基地开设专业实践课程是将专业教育与实习教育深度融合成为体系的构建,这既是学校教育到企业项目的资源整合和互利共惠,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多重意义。从学生到从业者的心理转变,从实践能力到综合素养的提升,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艺术实践经历,确保学生学有所获;使得学生对塑造自身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有益尝试,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舞蹈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锦秀丹寨[DB/OL].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
  doc/28344405-29767481.html.
  [2] 李仁顺.舞蹈编导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 龚本刚.基于成效为本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8(4).
  [4] 刘广娜,杨祥波.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类教材建设及发展思路[J].现代交际,2019(6).
  [5] 许崴.关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9(1).
  作者简介:李莹(1989—),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