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建设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晓丽 李未 李晓红 陈珊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从事高职教师的人数已经高达45万人次;但大部分的高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整体质量等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内涵式的发展需要。即便擁有“双证书”的高职教师占比越来越大,但真正达到“双师型”标准的教师仍占少数,且教学的效果也不太理想。本文主要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建设,以期能够避免落入“制度陷阱”,多方位提升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视角;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
1 绪论
我国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期间,便根据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特征、教师发展的规律等等,构建了一套制度管理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伴随我国职业教育、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相关部门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的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和政策,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室专业素质及教学的整体质量。
2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国家提出了不少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强化制度建设的要求,而在制度的框架下,高职教师的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且培养的管理制度也基本构建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培训的质量,也使得师资力量大幅提升。但我国仍需构建出一套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征以及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发展制度,以此来进一步规范高职教师职前培养、招聘录用等等环节。
2.1 职前、在职培训体系不完善
产教融合下,要想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在职或职前培训制度,方能提升高职教师行业的工作能力,提升“双师型”的内涵。但就目前我国现有的职前培训来说,仅有形式,且培训内容也仅停留在高职教育学、教育法、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层面上,无法体现出高职教师实践性、专业化等要求;而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上,我国仍是一大缺陷,也无相应的政策支持,且管理的制度未落实到实处,教师培训的意识也比较薄弱。[1]
2.2 对“双师型”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我国的“双师型”教师准入标准还没有形成;虽然,我国有政策明确要求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但具体到实践中,各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的认识还不到位,有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拥有“双师型”的教师数量>50%;但部分院校仅仅是在“双证”“双职称”上符合了要求,但这样的做法、认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质量。[2]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逐渐面向区域、产业化发展,并构建了专业化的、动态的调整制度,但与之相应的考核机制、产教融合等还未建立起来;此外,关于“双师型”的职称评聘系统也未建立,加之,当前我国的告知教师专业的技术职务评审仍注重的是“研究”,而忽略了应用以及专业的实践能力。
2.3 聘任、监管、培训等制度还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从企业中聘请一些能工巧匠、技术骨干等等来兼任教师,但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建立健全聘任、监管、培训等制度;致使课程的开发能力、教学投入等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此外,此种聘用制度也无法有效保证教学的时间,加之,聘用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策略
3.1 构建一套完善的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我国应尽可能构建起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并明确“双师型”的内涵,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法律的依据。在建立健全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符合当下我国的高职教育特征及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还应明确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并不断强化高职教师对专业的归属感,从而提升高职教师公认的认可度以及社会地位,并为其职业的生涯及发展亮起“灯塔”。
3.2 建立健全高职教师的人事分配制度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建设,还应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的人事分配制度,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具体建立健全高职教师的人事分配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能够提升“双师型”能力的聘用、职称评定、福利分配等制度;比如:确定学科的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取得相应的技术转移、转化等成果;拥有“双师型”的高职教师能够享受更高级的补助紧贴。(2)建立健全从企业聘用教师的认证机制;聘用时,应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而为进一步促进聘用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还应构建一套完整的兼职教师职称体系,并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3]
3.3 完善高职教师实践、锻炼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实践、锻炼的管理机制,同时,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合理分配高职教师教学的任务,从而确保每位高职教师能够分期、分批到相关行业、企业中去实践和锻炼,聪哥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进而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人才。[4]
4 结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建设,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还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最大限度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为国家、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华.基于专业发展的高职教师荣誉体系建设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7(06):89-92.
[2]蒋聂.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4):88-91.
[3]李秀天,蒋春洋.“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03):74-78.
[4]王为民.走出“制度陷阱”: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供给困境反思[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01):137-142.
课题:本论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1803046)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