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麦在产量上的高低、品质上的优劣,主要是受到遗传与气候、土壤与光照以及温度与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想要使小麦变得优质高产,不但需要高产潜能而又良好的小麦品种,还必须要在早期对小麦做好整地施肥的工作;控制好播种的数量,把握好最佳的播种时机,在播种时还要掌握控好播种的深度;根據小麦在田间生长的各个时期使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还要将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进行具体的落实。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一、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对良种的选用。在种植前期只有对种子进行精心的挑选,才能够保障小麦变得优质高产。基于此,就必须结合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特性,去挑选最适合栽种的品种。例如,旱茬麦播种的时期比较早,可以充分的去利用入冬前的热资源与光资源,在良好的肥水基础下,就可以提前分蘖、分蘖的更多,最后分蘖成麦穗的几率比较高,因此就需要去选择那些分蘖成穗比较高而具有半冬性的品种,譬如济麦22号、矮抗58号以及周麦16号等。在播种前,要选择没有风的天气,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晒上3~4d,这样就可以让种子内部产生酶促反应,可以使种子能够过早发芽,其发芽率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消灭种子表皮上存在的病菌,在根源上减少病菌,从而就可以降低患病率。
2.在早期进行整地施肥。施肥可以根据旋耕机配施,要多使用有机肥,在利用已经腐熟了的有机肥3000kg/667m2,在加上氮磷钾三元型复合肥,在用65kg/667m2。在借助机械对土地进行深耕深翻,在深度上要超过22cm。与此同时,还要将其耙细和耙均,最后平松碎净。
3.对播种量进行控制,掌握好播种的时机,把控好播种的深度。在影响小麦的出苗率、小麦的长势以及小麦的最终产量的几个因素中,播种的数量、播种的时机、播种的深度,都是最主要的把控点。如果播种量太大,就会影响在单位面积中个体的长势。如果播种量太少,就会影响在亩产上的总量。如果播种的时间太早,就很容易出现过多的老弱苗。如果播种的时间太晚,就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如果播种的太浅,就会影响到麦苗吸收各种养分与水分。播种的太深,就会引发掉根的现象。因此,根据各种迹象就可以看出,科学有效的播种方式,是达到小麦高产的重要前提。
在播种前,还要对种质进行处理。借助药拌种的方法,就能够达到防控病虫害的最终目的。最适宜播种的时间,就是每年的10月5日到25日,使用一些基础苗18万棵/667m2。在25日后进行播种,其用苗量就是每延长2天,就增加用苗1万苗/667m2。在早期的播种中最好使用机械来播种,这样效果才能更好一些,从而就能够保证播种的足够整齐,极大的方便了对后期的管理。
4.对田间各时期使用相应的管理措施。(1)从苗期生长到分蘖期。从出苗在到分集,在管理上的重点是确保小麦可以做到全苗、齐苗以及壮苗,从而就可以使小麦过早的分集。当小麦出苗以后要第一时间的做查苗补苗的工作,同时还要在返青期根据浇水在去追施5kg/667m2的尿素,从而就可以促进小麦发根与分集。对于那些生长比较旺的麦苗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等措施来进行控制。(2)从拔节期生长到成熟期。从拔节在到小麦的成熟,在管理上的重点就是做到多成穗,让麦粒变得更加饱满。在拔节期还要对麦苗追肥,施加尿素18kg/667m2、硫酸钾15kg/667m2,在孕穗期还要追施尿素8kg/667m2。在抽穗期因为根系变得衰老,导致麦苗在吸收肥水的能力上大大的降低,由于对养分上的需求也比较大,可以使用0.3%含量的磷酸二氢钾对叶面进行喷肥,这样就能够使籽粒灌浆,加大粒重,从而就可以使产量得到提高,让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二、对病虫草害防治的措施
1.对草害上的防治。杂草会与小麦争夺土壤中所有的养分,从而就会影响小麦的长势。因此,必须重视起对草害的防治工作,这对小麦的健康生长来说非常的重要。
从目前已有的草害来看,最常见的杂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禾本科类的杂草,譬如麦娘与野燕麦。另一种是阔叶类的杂草,譬如宝盖草与大巢草。想要应对各种类型的草害,要利用化学方式作为主要的防治措施。
对于禾本科类的杂草,可以使用骠马,其浓度要达到6.9%,其用药50~70ml/667m2,此外,还需要兑一些水每次55ml,待搅拌均匀后进行喷施。由于这种药物具有很大的毒害,所以,在用量上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最大不可以超出125ml/667m2。
对于阔叶类的杂草,可以使用百草敌,其浓度要达到48%,其用药25ml/667m2,每次在兑45~55kg/667m2的水,待搅拌均匀后在进行喷施。同样也可以使用骠马,浓度也同样是6.9%,用药为85ml/667m2。在添加一些巨星,可用1.2g/667m2。在这两种药物中每次兑水45~55kg/667m2。待搅拌均匀后进行喷施,适合对单双子叶类的杂草。
2.对病害上的防治。在对小麦锈病进行防治时,要做到翻耕灭茬、消灭多余的自生苗以及对小麦的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从而就可以减少小麦出现锈病的几率;在防治的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的对秋苗做检查的工作,一旦发现比较严重的感染情况,就可以利用药物对其进行防控。
在对小麦的白粉病进行防治时,要在水肥的管理方面上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在种植密度上进行控制。面对白粉病非常严重的状况,就可以通过施加农药将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譬如可以使用三唑酮,在发病期间就可以利用福星乳油以及三唑酮共同施用,在用药这一方面上还要做到科学配比。
3.对虫害上的防治。当小麦在生育期时,危害最大的就是小麦蚜虫。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虫害,且这种虫害可以对小麦的长势产生较大的威胁,甚至出现植株死亡、减产等现象,在危害的程度上会受到土壤以及气候等各方面上的影响,同时出现的各种状况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种虫害大多数都会出现在中温低耐期,特别是在15~29℃的温度以及45%~85%的湿度中,蚜虫在繁殖上以及生长上都会变的更加严重。对于这种虫病在防治上,应该在冬灌以及早春等时间内,借助划锄镇压的方式,就可以起到防控的作用。或者是,在麦田中种植一些油菜等农作物,借助这些农作物引来蚜虫的天敌,从而就可以达到生物灭虫的目的。在坚持无公害的驱虫害观念下,农作人员需要在返青施肥阶段中,要对瓢虫卵进行保护,从而就可以减少在这个阶段中一些无关的工作,进而就能够使瓢虫更好的去繁殖。在使用化学进行防治这一方面上,可以利用吡虫啉可湿性的粉剂,用25g/667m2。或者是,利用吡蚜酮可湿性的粉剂,用6~11g/667m2。对于这两种方法还要每次兑水55kg,搅拌均后进行喷施,这样就可以让蚜虫的繁殖得到有效的抑制。
参考文献:
[1]范力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6):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