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开敏

  【摘要】钢琴入门阶段的学习是琴童学琴生涯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是学习识谱和训练手指基本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儿童音乐兴趣的关键期。钢琴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只有调动儿童学琴积极性,使其掌握一定的基本功,才能使儿童未来学琴的道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人对于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学习钢琴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现象。毋庸置疑,钢琴入门阶段的学习会奠定儿童未来学习钢琴的道路,甚至决定琴童能否坚持学习下去。笔者认为,琴童入门阶段的学习应当是全面的、综合的,不应仅有识谱和弹奏方面的知识,也应逐渐让儿童了解一些浅显易懂的乐理知识,培养儿童聆听琴声的习惯,注意音乐情感表现和了解音乐历史故事等。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对于培养钢琴入门阶段儿童,教师应该加以注意的具体问题。
  一、加强儿童识谱能力
  钢琴弹奏需要演奏者眼、耳、手、脚并用,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这就需要长时间、有方法的训练。眼睛识谱是第一步,儿童对五线谱越熟悉,也就会解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弹奏和聆听上。有些儿童对于音符高低位置十分敏感,且记忆力良好,很快便能记住每一个新学音符的位置。而一些对于音符位置不那么敏感的儿童,可以用推算的方法,长期反复记忆从而巩固识谱能力。首先,要教导儿童熟记七个音符的顺序;其次,牢牢记住四个“dol”:高音谱号下加一线和第三间的“dol”,以及低音谱号第二间和上加一线的“dol”,以这四个音符为基准,其它音符向上或向下顺次推算,并且与钢琴琴键相对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识谱能力必然得到提升。
  可以通过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来训练儿童的识谱能力。视唱时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都要重视,尤其要重视低音谱号的读谱。低音谱号如果没有足够重视,后期儿童练琴经常会被左手的低音伴奏声部困扰,对于双手弹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带领儿童一边打拍一边唱谱,既可提升儿童识谱能力,也可加强其节奏感。由于视唱不需要手的演奏,不用考虑手型、手位、寻找琴键等因素,而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识记音符位置,因此视唱对加速儿童对音符的记忆有极大的帮助。刚开始唱谱时,儿童常会找不准音高,可以用读出来音符名称的方式。伴随着一定数量的练习,儿童对音高音准也会有更准确的把握,这对其弹奏乐曲时听辨有无错音也有很大帮助。
  对于识谱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由于识谱不扎实又时常出错的儿童,可以对其灌输音程的概念。通过不同度数音程的识别,向上或向下构成音程的练习,反复对两个音之间的距离进行辨认,会帮助其记忆音符位置,在弹奏双音时能够迅速识谱。
  二、培养良好练琴习惯
  钢琴是每天都需要练习的乐器,弹琴的效果与练习是否勤奋有着直接联系。入门的琴童可以根据年龄,一天练习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教会儿童如何高效练琴也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很重要,达到练琴所要求时间的同时,更要达到效果。练琴时一定要让脑子走在手的前面,做到“先动脑,再动手”。教师应提醒儿童看到一首新曲子时不要着急弹奏,要先把谱号、调号、拍号等看清楚,思考一个小节有几拍,有哪些临时变化音符,乐曲开始的音符对应的琴键位置等基本问题再动手弹奏。教师可以从标准的手型、准确运用指法、合适的弹奏速度等给儿童一些提示。
  (一)标准的手型
  学琴初期应打好手型的基础,虽然在初步学琴时期手型做不到十分完美,但也不能忽视对手型的要求。在教学中,通常要求学生手指关节立稳,特别是一关节不能折指,掌关节要平稳自然的支撑,手掌既不能紧绷,也不能过分松懈。要注意大拇指的触键位置和小拇指的站立。许多琴童会有大指僵硬的伸直并且大面积接触琴键错误,应将大拇指改正为一关节稍微弯曲,虎口放松的打开,用指甲侧面的肉触键。另外,许多琴童喜欢胳膊夹着身体去弹琴,这样演奏的音色必然僵硬,弹琴时演奏者胳膊应当自然打开,小臂向外侧打开,从而使小拇指立起来。教师可以向儿童举一些例子,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手型。比如手掌就像一个桥洞,手指就是把桥洞支撑起来的柱子,手掌的下面会有火车通过,如果手掌塌了就会压到火车。
  (二)准确的指法
  当左右手同时弹奏琴键时,指法问题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琴初期应严格按照要求,用规定的较为恰当的指法弹奏。在不需要变化手位时,五指不应随意移动位置;在手位变化时,眼睛应当准确找到琴健,并用乐谱中相应标明的指法弹奏。教师应该提醒儿童先看音符再看指法,音符和指法要兼顧,切不可把指法与音符混淆。
  (三)合适的速度
  儿童弹琴普遍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弹奏速度快,不注重手臂的放松,手掌的支撑以及手指的准确运动。只有慢速练习,琴童才有时间顾及识谱和弹奏方式的准确性。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给出的速度是足够让学生把手臂和手腕放松的速度,并提醒学生可以弹慢,但是要一次性弹准确。教师在做示范时也应当用慢速,避免儿童模仿快速。
  三、注重培养音乐性
  音乐性也称为乐感,通常指通过强弱变化的力量对比和速度对比使乐曲内涵更加丰富,具有情感。笔者认为,音乐性应当从小培养,从钢琴入门阶段便开始渗透。面对低龄儿童,可以先从听辨声音的强弱,音域的高低开始。诱导儿童发挥想象力,比如高音区清脆的声音像云雀的叫声,低音区沉闷的声音像打雷。此外还可以师生共同编故事,把听到的短小音乐主题结合乐曲标题变成符合音乐形象的故事。
  在学生进入对五线谱已经非常熟悉的阶段后,应当要求学生关注乐谱中的音乐术语。最初学习的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等力度记号,要训练学生对比鲜明的弹奏,并让学生理解音乐情境,明白为什么音乐有了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基本功中的五指练习或音阶“变花样”来提升学生的手指控制力。如一只手弹奏强音,另一只手弹奏弱音来训练两手对强弱的控制力;或是弹奏音阶时上行渐强,下行渐弱等来训练强弱变化能力。此外,乐曲中的速度术语,只能提示乐曲欲表达的“气氛”,而不是乐曲演奏实际的快慢。如largo(广板)表示宽广的感觉,Andante(行板)表示散步的感觉,Vivace(活泼的快板)表示活泼的心情,Allegro(快板)表示快乐的感觉,Grave(庄板)表示庄重、神圣的感觉等等。在入门阶段一般没有对演奏速度的要求,琴童能做到弹奏时节奏平稳均匀即可。
  四、提高儿童舞台表现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钢琴赛事和钢琴考级出现在我们视野中。在学习到有一定成效时参加这样的表演与考核能促进琴童的进步,提高弹琴积极性,获得成就感,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音乐本身是一种审美的艺术,舞台表演就是对美的展现。在舞台上弹琴,由于演奏者在潜意识里要求自己不能忘谱,琴键不能弹错,所以会造成一定的紧张情绪,非常锻炼心理素质。通过对乐曲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琴童对音乐的理力,增强乐曲表现力。当前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引导,认为舞台表现即摇头晃脑的演奏,做出一些演奏的“假动作”。实际上,演奏当中的肢体动作是由于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自发产生的动作,这些肢体动作会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演绎音乐当中的情感,而不是阻碍其音乐表演。
  五、结语
  目前国内儿童学习钢琴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钢琴教师,我们有责任提高钢琴入门的教学质量,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儿童学习钢琴的综合能力。在儿童钢琴入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性的教学,多角度的培养必然使儿童的音乐能力全方位提升,并为儿童长期接受音乐熏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8).
  [2]露丝·史兰倩斯卡.指尖下的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张开敏(1996—),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