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启蒙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乐器学习可以更好的激发左右脑的发展;手脑的协调发展;练就更好的恒心;获得更优秀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通过艺术鉴赏,则可以让孩子通过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知识,构建国际化的视野,在孩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更高格局的审美观念等,对人生的成长都极其重要。本文从艺术兴趣的培养、艺术专业选择的途径、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专业基本功的重要价值四个方面论述 音乐启蒙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并提出了高效教学四步曲:听、演、播、竞。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启蒙;高效教学;专业选择
自古以来,中国在艺术文化领域就有着深厚底蕴,无论是艺术审美的格局还是艺术种类的丰富程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进入21世纪,我国对社会层面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艺术文化培养体制和主张也在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因此,每一位父母对子女的艺术培养更加重视。无论从胎教到早教,从早期艺术欣赏到少年时期的艺术专业培养教育,家长们均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
相信所有家长的初心,都因为了解了适当的艺术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存在诸多好处:通过具体的乐器学习可以更好的激发左右脑的发展;手脑的协调发展;练就更好的恒心;获得更优秀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通过艺术鉴赏,则可以让孩子通过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知识,构建国际化的视野,在孩子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更高格局的审美观念等,对人生的成长都极其重要。
回想我小时候也是因为父母关注到我对音乐艺术和乐器的兴趣,因而进一步给予我以正确的培养,才能最终一步步走向自己热爱的音乐教育的职业道路,因此,在这个学习、练习以及成长和如今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是一个真正的受益者。不得不承认的是,与我过去的学习条件和文化环境相比,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有太多机会欣赏到国际一流音乐会,还有不同的大师班,接触的也是全国最高学府的教师,这对一个艺术学习者而言,无疑是最幸福的事。这也是我在教学中常常与我的学生分享的真实感受。
这些年,在长期与学生们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的经验与浅见,在这里与大家进行总结和分享,不仅希望能够带给更多的音乐专业的教育者以一些参考,也很期待能够给为数众多的家中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家长们以一些提示,让我们能够与我们可爱的学生和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找到快乐!
一、艺术兴趣的选择要遵循孩子的意愿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有智慧有情怀的人,因此,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一些或一类专项艺术。而在选择不同的艺术种类时,通常会进入一个误区:你选择的是你想让孩子学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想学的。
对于这个命题而言,我理解每一位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唯一想分享给每一位父母的心得是:请尊重你孩子的艺术选择与艺术天份,让他在最喜欢的艺术领域中自由的徜徉。如果你选择的艺术是你内心的期待,而非孩子喜欢的话,那么,你的孩子在任何一种你为他选择的艺术学习里不仅获得不了真正的学习乐趣,甚至可能会痛恨给他做选择的人。就像每个人的爱好一样,艺术也是多元化的,而且不同形态的艺术领域都可以诞生更杰出的人。孔子说:乐知者不如好知者。所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而尊重孩子的爱好和选择,是学习艺术最重要的前提。
二、艺术专业选择的途径
很多父母虽然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作用,希望孩子能学点音乐知识和技能,可在音乐启蒙阶段,究竟该帮孩子选择哪种乐器,是键盘乐器还是吹奏乐器,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却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钢琴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基础学习。因为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过程中,是需要钢琴键盘来理解并消化基础的乐理知识,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是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但如果孩子对钢琴不是特别喜欢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他感兴趣的乐器。但怎么选择呢?
直接进入到音乐现场去找自己喜欢的乐器。在许多城市都有诸如剧院、音乐厅等公共场所,而且这些场所每年都会开展很多大众普及型音乐会。另外所有音乐学院也会举办一些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了解乐器的途径。先充分的听,在孩子学会辨别不同类型的乐器声音后,就有更强的能力去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经过这些认知的基础,再让孩子来选择感兴趣的乐器,进而深入培养兴趣爱好。
三、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当选择好学习的乐器后,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的去学习和练习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其所有的行为也需要有更深层或更直接的动机。有时候父母强大的压力可能暂时成为他的动机,但這种逼迫而起动机一方面无法持久,一方面还会积蓄孩子内心不被尊重的愤怒。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内在动力出发,那就是——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下,孩子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而且学习的效果还会特别的好。达尔文也正是对昆虫产生了极大兴趣,才激发了他探究的激情,从而引出进化论的产生。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积极地推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探索未知世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的兴趣目标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何能将学生学习大提琴的兴趣激发并保持下去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必要的课题。
孩子的天性,就喜欢没有约束,自由自在。家长一下子把自己的孩子框起来,必须每天练一小时,两小时。孩子会很抗拒,因为孩子更多的时间需要通过玩耍来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也需要通过玩耍来释放体内过盛的精力及荷尔蒙,更需要通过玩耍来丰富自己应对各种环境的经验以及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这些能力是他们在未来的社会成长中特别重要的生存能力,而在单一的练琴时光中都是无法实现的。毕竟每个人都是从那时候成长过来,而每个孩子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期待我也更是感同身受。 一旦孩子在内心真正的热爱上它,就有可能成为了不起的音乐家。如果偶尔发现孩子听到自己的感兴趣的乐曲,自己还会把旋律背下来,用自己手里的乐器把它演奏出来,那父母们一定要学会鼓励,而不是纠结和较真是高雅的古典音乐还是通俗的流行音乐,只要能找到“兴趣”这把金钥匙后面的是就能够迎刃而解:既然演奏出来了,怎样把乐曲演奏好听,那就要回到基本功练习的问题了。所以一步步要有引导,让这些兴趣爱好保留下去,这也需要老师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
四、专业基本功的重要价值
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好难成大厦。学乐器要打好基础就要求稳求实,才能有高度的发展。比方说:学了两天车就想上路,那驾驭的就是杀人的机器,而不是代步交通工具了。
对于大提琴而言,从刚开始接触大提琴,到大提琴的简单音阶,再到简单曲目的演奏……每个音符都有很重要的基本功在。不论是弓子的拿法、大提琴的拿法,还是大提琴每一个把位,都是学习大提琴最基础的阶段。每一位成功的大师一定都是从最基础的阶段慢慢成长起来的。“多、快、好、省”的理论无论是在乐器的学习中,还是其他领域的学习中都是不成立的。只有将基本功打扎实,才有可能更顺利地演奏一些较为复杂的曲目,甚至更容易与乐团或乐队合作。只有基本功学习精进,在演奏中才会优秀。万物的生长规律也告诉我们,要想树木长得高,根就要扎得深。故而,学乐器亦然。
五、高效教学四步曲:听、演、播、竞
(一)定期邀请家长和孩子听音乐会
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演出和比赛:一来对教师建立信任,家长也会更有信心积极配合,监督自己孩子对乐器学习;二来小学员可以看到在专业音乐院校中学生的精彩表现和舞台经验,为自己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树立榜样,寻找前进的动力!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演练及展示机会
小学员在有了基本乐曲的学习和练习的基础后,教师会根据他们的个体情况,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班内表演和单独演奏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上台展示自我风采。这不仅是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学生舞台经验积累的最好机会。
为什么总说上台会紧张?那就是上台表演太少,不习惯各种环境的应对,而且又要表现所有完美的技术特点,而不失旋律美感,这一系列的综合,是最能检阅自己平时练习状况的。这样,优秀的小学员可以将自己良好的表演心得分享给大家,其他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借鉴和学习,帮助自己不断进步。总之,每一次的历练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三)利用直播软件,互动监督两不误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会采用手机直播转播软件,将学生的上课情况与自己教学示范一同分享,家长也可以利用此软件帮助学生回顾上课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不断推动教学进度,又有利于家长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支持和督促。在方便了学生和家长的同时,将教师从繁琐的复习、回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四)营造竞争氛围,调动主动学习机制
在人数多、时间少的情况下,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机制。
与其用有限的时间不停地重复地指导,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学习。我在为其中一组小学员教学当中,其他学生要互相为另外一组别的小学员打节拍,观察对错。只要有事干,就会集中精神,减少开小差的现象。也就是说,采取这些办法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经验和同伴的影响,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授之以渔要比授之以鱼更加重要。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困难之处,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及时和恰当的帮助与支持。
总之,不论是从家长角度、兴趣角度,還是同伴间相互影响的角度来讲,我们所谈论的都是学习一门乐器所需具备的。希望我的这些经验与经历能够给家长与小学员带来启发,家长们能够珍惜和尊重孩子的这份爱好,通过自己的耐心与爱,陪伴每一个孩子走的更远,让他们学会真正的在音乐里找到自己现在以及未来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美] 爱德华·萨义德.音乐的极境[M].江苏文艺出版社.
[2] [德] 鲁道夫·赫富特纳.最美的音乐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
[3] [法] 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约翰·克里斯多夫[M].人民文学出版社.
[4] [美]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
[5] [德] 彼得·鲁奇卡.荒岛音乐·德国的选择[M].三联书店出版社.
作者简介:肖毅(1982.11- ),男,汉族,广东汕头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学、大提琴演奏与室内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