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朝华

  【摘要】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重视,确保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需要确保培养出更为专业的教育人员,使其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有效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首先分析在目前高等院校小提琴教学的具体现状,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先进人才。
  【关键词】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学前教育事业对幼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院校在培养专业幼师时,必须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岗位。为了进一步明确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小提琴教学现状及其改革策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幼师专业学生小提琴演奏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学现状
  就我国目前具体教学状况而言,高等院校在进行小提琴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完善性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大多数院校在进行小提琴教学时,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更高程度的保障。高等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也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教学活动[1]。而且目前在高等院校进行小提琴教学时,课程设置时间普遍较短,在一堂课上讲师不仅需要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基础文化的讲解,同时还需要向学生传授小提琴专业具体内容,导致课堂出现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部分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会在一定程度内忽略文化知识的讲解,如此设置课堂结构,会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课堂知识,对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二、改革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确保教学以人为本
  在具体开展小提琴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其课堂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模式化和固定化,创造性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基于此,教师需要科学转变教学观念,对其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创新。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不仅需要积极传授相关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指导,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2]。高等院校在开展小提琴教学时,相关教师需要科学树立创新意识,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中确保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进而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其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科学选择教材文本,保障课程设置合理性
  在进行小提琴演奏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确保科学筛选教材,基于不同基础和不同专业进行教材文本的科学选择,为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课堂教学效果[3]。由于高校在进行招生工作时通常具有较为广泛的范围,因此,学生专业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具体状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实现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高等院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目标和专业发展特点编写相关教材,确保应用教材能够进一步符合学校发展现状。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方法先进性
  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其内在情感加强重视,使学生在演奏相关作品时能够合理融入个人情感,从而保障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实现学生演奏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具体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确保因材施教。如果学生完全没有音乐基础,教师可以选择使用集群式教学,从演奏小提琴的基础知识开始进行教学,学生通常对于小提琴具有较大的兴趣,但是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教师通过科学应用集群式教学,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演奏基础时,小组式教学的科学构建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通过一对一教学强化学生演奏技巧,确保学生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具有更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进行具体作业时,教师首先需要科学把握学生个体情况,基于学生发展现状使其能够进一步突破学习中的各个难关,有效提升學生演奏技巧。
  (四)强化学生艺术情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在高等院校进行小提琴教学活动时,演奏技巧与学生艺术情感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但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时,将提升学生演奏技巧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学生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过于空洞,缺乏情感。学生在学习小提琴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自身具有更高的演奏水平,还需要进行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有效实现自身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保障其音乐艺术素养。高等院校在开展小提琴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加强重视,确保学生演奏作曲时能够更为充分地表现思想情感。例如通过定期开展音乐鉴赏会,组织学生进行小提琴音乐欣赏和评价,使其能够更为深入地感受小提琴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小提琴领域的先进人物来学校开展讲座活动,使学生对小提琴具有更为丰富的认识,进而实现学生小提琴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
  (五)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在进行小提琴课程时,相关教育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不断提升,使教学活动具有更高的趣味性和灵动性,合理强化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确保因地制宜,保障教学模式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和专业技能。在进行具体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应用小组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活动,将其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监督实现学生演奏水平和演奏能力的全面提升,还可以引导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有效学习和科学交流,进一步改善整体教学水平。在学生掌握基本演奏技巧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展示平台,使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能够进一步领会小提琴学科的精神魅力。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时需要合理烘托教学氛围,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使其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应变能力[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合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确保课堂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科学选择教材文本,保障课程设置合理性,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方式先进性,强化学生艺术情感,提升学生文化音乐素养,创新创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能够确保对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小提琴教学现状进行科学改进,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为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璐.小提琴教学中的技术难点及解决策略讨论[J].明日风尚,2017(20):277.
  [2]张天虹.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艺术教育,2017(1):88-89.
  [3]露璐.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8,333(17):100-101.
  [4]许春亮.基于乐感式教学分析师范类院校小提琴教学的改革思路[J].黄河之声,2017(19):31.
  作者简介:李朝华(1971—),男,汉族,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中提琴)硕士导师,研究方向:小提琴(中提琴)演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