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种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和实践,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教学实践策略——知人论世、文本细读、思维导图、板书设计,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知人论世  文本细读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自国家教育部2015年《关于立德树人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概括了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这是国家对国民的素养要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各学科又根据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学科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相信每位语文教育人都认真研读了有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方面内容,也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新的教学策略,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这里我浅显地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知人论世法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无非就是读—理—赏—悟—用—拓,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文本中深入领会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尤其是对中华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各思想学派的代表、古今圣贤、名家学者,特别是关于古诗文的学习,就更需要知人论世,对作者的生平事迹、社会背景、历史影响等做全面细致系统的了解,随时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拓展,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中华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同时对中华文化进行自觉的传承与理解。关于中国人的济世情怀,古而有之: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孟子的性善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直到现在的核心价值观,都在传达着一种思想——做人之道、济世情怀。在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通过范仲淹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和规箴中,更多地感受是与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是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心,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范仲淹由于庆历新政而被贬谪,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心系天下苍生,心系江山社稷,这种宽广的胸襟、这种博大的济世情怀,真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的。无独有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是真闲吗?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发现,不是的,在苏轼的数字人生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三起三落的政治人生,更感受到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凄苦,真像是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的自嘲。欧阳修的济世情怀不像范仲淹的那么宽广博大,也不像苏轼那样凄苦无奈,他能够放宽心态,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也不失为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我在教学中看到了作者身上的文化精神,所以一般的古诗文教学中我都会采用知人论世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感悟深情,拓宽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做中华文化的讲习者,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二、文本细读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赏析品读环节实际上就是文本细读的重要显现,咬文嚼字中细细咀嚼,体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记得在执教《湖心亭看雪》时,关于“痴”这个字,《说文解字》中“痴:不慧也。从病疑声”,世上有痴情、痴人、痴心,那么作者张岱的痴又是什么呢?他的痴又体现在哪里呢?从文本中的“独、强、金陵人”都可以看出他的怀旧思国,孤傲高洁。张岱,号陶庵,这里的“陶”又是指谁呢?会不会是陶渊明?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他在《〈陶庵梦忆〉自序》中这样写道:“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足可见他的避世思想,他给自己起号陶庵,是不是也想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超凡脱俗呢?这也从文本细读的角度,理解了“痴”的精神高度。是的,像这样文本细读、咬文嚼字的赏析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更是提升学生语文语言和思维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把文本细读做好、做细、做深,让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博大。
  三、思维导图法
  以往思维导图法在数学、英语学科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说实话这种方法在语文学科也是非常实用的,这是一种对人的思维的一种有效构建,也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近年来國家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提出了全民阅读的要求。这对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来说,真的是一次质的蜕变,以往的假读书、伪读书都不好使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和老师面对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孩子不愿意读书,一看书就困,所以各种读书激励政策和方法应运而生,读书打卡、听书、读书竞赛……但是有一句话说得真的很对——“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学生的记忆仿佛只有三分钟,读了就忘,所以在我们读《水浒传》等古典白话小说时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故事情节画出来,层次清晰,结构简单,一目了然,由此对人物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整体的把握。
  四、板书设计法
  精美有效的板书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把握重点内容,领悟文章主旨。我在《诫子书》一课设计了对联式的板书,既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中华的对联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方法还有许多许多,我要做一个善于钻研、乐于学习、有情怀的语文人,把我的学生也培养成为会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严密逻辑思维、富于创新审美、乐于传承文化的有素养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于漪.我与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15-4-1.
  [3]王娜.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教育,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