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丽凤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在于日常中的积累,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词汇的积累和写作手法的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必将要得到改变和创新。所以,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说阅读  情境教学  教学模式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语言、神态、情感、外貌、心理等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当代生活状态的文学体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尚不完善,在对小说进行鉴赏时无法深度把握作者情感与事物发展顺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学引入了情境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
  一、初中阅读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语文阅读教学步入窘境,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完全是为了应对我国的应考机制。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十分单薄,因为阅读并不能成为试卷上的考题,这也使得初中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极为低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常常会看到学生对教师指出的知识点和重点在死记硬背。所以吸收如此“固定”的知识让学生苦不堪言,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追求。另外阅读教学被学生们定位为“题目例文”,“课后总结”,“课前预习”等学习工作,久而久之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语文教师却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变化,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却从未给予重视。
  二、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储备量不充分
  小说具有三个重要组成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体裁也焕然一新,在叙述方式、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的初中语文老师基本以粗略浏览的阅读方式,再以自己通俗的理解将小说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教授给学生[1]。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是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没有突破传统的小说写作手法,寻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另外在处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时,没有注重细节的表现,让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到小说的情节中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这种教导凸显了教师的自我意识太重,没有与时俱进的前沿思维。很多教师都存在专业知识不够充分,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除了一线教师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敏锐度和科研探究能力之外,其他教师都是因循守旧,仅仅依靠以往学习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就大肆发挥主观意识,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教师对读物的要求有一定限制,只能局限在课本教材内部,学生得不到课外读物的补充,所以自身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在面对阅读题目时,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就可以开始回答阅读问题,而阅读问题诸多都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阅读感悟等等,如此的时间和如此的阅读过程,学生怎么可能参悟透文章的中心思想,那阅读感悟更是空谈。
  教师对此并没有给予重视,只在乎自身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能力更是不过问,不在乎,使阅读教育本身就产生了误区[2]。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大部分教师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将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后就抽取学生来回答文章表达的主题并采用简单的提问,如“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忽视了小说中波澜起伏的情节探讨,使阅读课变得索然无味。
  这样的阅读试题本身就存在问题,试问题目的出题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正确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吗?这样的问题真的能评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品吗?毫无疑问,也许只有出题的教师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用声音、图片、视频的生动形式创设出情境,达到再现历史故事的效果,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教师要注意情景交融,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所创设的氛围中。这种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积极性,启迪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情境教学法的功能
  情境教学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熏陶功能和暗示功能。前者是指给学生以思想收益等产生良好影响为目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摒弃了教育中产生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以便学生更有效的调节和适应所学知识。后者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共同作用,这些影响可以被人所感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因而,人之所以会受到环境的教育,就是因为人有可暗示性,这是一种本能[3]。
  (二)情境教学法具体运用
  1.角色扮演
  初中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与能动性,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演戏,还原小说中的故事发展和人物生活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实现实践与学习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语言生动
  语言是人类的日常交流工具,是沟通的重要符号,作为一种课堂媒介,它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阅读课时,教师要注意语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对文中的角色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语言表达准确,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融入到小说的情节中。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亲切的交流,用和蔼的态度包容学生,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
  3.实物演示
  以往板书与书籍结合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渴望,在现代教育高速发展的条件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实物演示的教学活动过程。课堂演示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建起现实与书中的桥梁,从而更好地从不同角度观察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生活的形态。在教学中,可以将书中作者所用的某種东西带入课堂,将阅读课堂变成实物的展示场所,使其生动直观,加深学生的印象,使教学模式简化,提升他们对书中故事情节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分辨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不同使用物品。
  结语
  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进行培养的,想要尽快提升其阅读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必须进行改变和创新。对于课外读物的出现教师不应制止,而是要合理的控制读物的题材和种类,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冯才丽.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浅探[J].课外语文,2018(07):40-40.
  [2]李晓萌.初中小说阅读情境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7(04):17-23.
  [3]杜淑仪.浅谈初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证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65-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