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外巧拓展,能力得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文成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充分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将初中物理教学拓展至课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课外小实验、课外问题分析、课外小调查、课外小制作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外拓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外拓展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基本上是在课堂中,课外所花时间较少。初中物理内容较多,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学习,显然只能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许多教师引导學生将物理学习拓展到了课外,让学生借助课外的各种物理活动来发展提升物理能力,发展物理核心素养。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课外拓展的有效策略。
  一、课外实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十分重视实验。在课堂中,教师一般使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方式进行物理教学。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受到许多限制,一般是教材上指定的,或者是大部分物理教师约定俗成的,实验时间也非常有限。要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必须引入更多、更自由的物理实验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一些实验,作为课堂教学中实验的补充。教师不指定课外自主实验的器材、方式,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实验中所需的器材也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代替。
  比如,学过《飞机为什么会上天》一课后,学生知道了“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条物理规律。教材上分别用两个实验说明了液体和气体遵循这一规律。但是有关液体的实验需要专门的器材,许多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具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做一些实验来验证这条规律的正确性。学生在课外使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规律。有的学生将两个乒乓球放在水里面,使用吸管在水下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喷水,发现两个乒乓球没有分开,而是靠近了。两个乒乓球靠近是由于其两侧水的压强不一致造成的。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液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有的学生将硬币放在桌上,用力从硬币上方吹气,发现硬币跳了起来。硬币跳起来是由于上方空气压强变小所致。这个实验证明了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学生在课外做了许多相关的实验,这些实验在强化他们对规律认识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课外问题发展学生分析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有许多限制条件,针对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会自发地产生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综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分析探究。综合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比如,学习过《物体的浮沉条件》后,学生知道了物体在水里的沉浮条件:重力大于浮力的时候,物体下沉;重力等于浮力的时候,物体悬浮在水中;重力小于浮力的时候,物体上浮。此时,有许多学生希望知道为什么会产生浮力。教师乘机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后探究。学生在课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并结合前面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知道了浮力产生的条件。原来,物体放在水里面,物体的上下面在水下不同的深度,受到的压强不一样,因而物体上下的压力差产生了浮力。将问题留在课外,可以给学生更充足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通过初次思考解决不了,他们会主动地查阅一些资料,结合资料来解决问题。可以看出,通过综合性的课外问题探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课外调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是和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因而学习初中物理需要和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开展调查活动。课外的调查活动有两个作用:(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价值。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发现生活中处处都用到物理知识,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认识到物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将促进他们更加认真地学习初中物理。(2)发展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学生在调查活动中会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路径,从而为他们应用物理知识提供了思路,促进了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提升。调查活动综合性较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周甚至更多的时间。
   比如,学习过《安全用电》后,教师布置一个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调查人们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首先设计了调查表格,然后对身边的亲戚朋友展开了调查。调查后发现,大部分人对安全用电的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许多人知道的是错误的安全用电知识。最后,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了调查报告。本次课外调查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学会了如何和别人沟通,学会了整理调查数据的方式,学会了撰写调查报告。本次课外调查活动还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感觉到物理对生活太重要了,因而需要认真学习物理。
  四、课外制作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很少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实质上,小制作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会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会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将小制作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必要。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制作。因而,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小制作。
  比如,学习过《直流发电机》后,教师播放一个视频片段。该视频片段展示了一个实验:将一个磁铁吸引在一节干电池的负极。然后用弯折的细铁丝将干电池正极和磁铁连接起来。弯折的细铁丝会自动地转动起来。学生观看制作时非常激动,他们也想做一个这样的模型。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小制作。学生在课外收集了小制作所要用到的器材,然后根据视频中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小制作。有不少学生对小制作进行了改进,他们弯折出不同的细铁丝,制作出不同的旋转效果,加强了实验的现象。在本次课外小制作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展了创新能力。
  总之,将初中物理教学拓展至课外,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课外实验、课外问题分析、课外小调查、课外小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结合课内和课外,发展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国华.适度拓展,延伸课堂--浅谈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与指导[J].教育观察,2014,(5):66.
  [2]高锋.初中物理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J].中学生数理化,2015,(2).
  [3]李春平.谈课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