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鑫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连接县域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首要的服务对象即为县域经济,但是在中职教育中存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难以匹配、毕业生综合素养与所需人才素质结构难以吻合、传统就业观与市场化就业体系难以调和等问题。要合理建立相应的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深化生产教育一体化,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际技能、素养培训。中职教育应更好地依托国家政策,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把县域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生产教育一体化,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是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56-02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保护更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教育部等六部委在2018年制定《職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后,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上了新的高度,更好地阐述了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政校企相关政策与优惠等,更加有力地提升了职业教育在服务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通过对江浙地区先进城市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研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总结概括为劳动力素质是决定县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中职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县域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专业设置是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基础保障,专业门类、覆盖率与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体系密切相关;产教融合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前景的助推动力,中职新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是启动县域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支柱产业,装配制造类企业、化工制药类、养老护理类企业等不同的工作岗位对所需员工的综合素养各不相同,为满足企业不同的人才需求,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化,重点在于职业学校对不同人才的培养。其中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应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校期间就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规章、培养学生职业品德,增强中职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现状与经验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更不能缺少中等职业教育。分析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同本区域经济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然而,我省专业人才培养框架仍存在与企业生产相脱节的现象,较多知识及职业素养规划存在严重滞后性,无法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各方面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指导,例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等。
   通过对近几年实习学生的回访调研,企业对在岗中职学生素质的总体评价一般,满意度总体不是很高,大多数为“基本满意”与“一般”,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不满意度最高的是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素最看重的是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因此,当前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和行业企业员工要求还存在很多不吻合的地方,这是当前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办法与建议
   1.体现中职“数量效益”
   目前,中职毕业生是企业的技能主力军。但由于部分地区总人口相对较少,导致中职学生生源严重不足。建议提高中职招生比例;增强中职教育的宣传与指导,并开展面向初中学校的职普融合课程,让更多初中学生体验职业课程的乐趣。
   2.彰显中职“质量效益”
   目前,中职人才培养还与企业准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综合素养方面。建议加强综合素养教育,建立中等职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培养目标在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及员工心理素养教育模块。
   二、注重专业与产业对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县域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和产业高速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是新时代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需要。专业设置必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具有前瞻性,提前为产业发展储备专业人才。学校专业设置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特色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教育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一)现状与经验
   1.盲目跟风、重复开设
   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过多注重短期热点,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忽视专业建设的前瞻性。从而造成专业相近及重复建设、成本低的专业开设较多、内部竞争加剧等弊端。
   2.定位不清,标准不一
   虽然国家统一制定了中职各专业大类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标准,但不同地区相同类专业学校设置的课程有较大区别,并且培养目标在表述方式及定位上存在不同,有的在设计层面,有的在操作层面。
   3.管理不够,机制欠缺
   目前,不少省市已放宽专业设置的审批权,审批基本以鼓励为主,专业开设及运行机制缺少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讲解、忽视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这种专业课程管理方式不利于服务企业、对接企业需求,也不利于区域性的专业布局和调控。
   (二)办法与建议
   1.统筹区域专业设置    在全县开展大规模市场调研,紧跟当地经济,面向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扩大贯通培养覆盖
   扩大中高职学校“三二”连读专业,尤其是“3+4”本科贯通培养专业覆盖面。
   3.加大服务类专业建设力度,对接行业标准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加大服务类相关专业建设(涉及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课程标准的对接),让行业参与专业教学标准的研讨与制定,对于发展较为先进的专业,建立每两年更新制度。让专业发展直接对接产业提升,增强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力,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需要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保障,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政、校、企三方看似独立,其实在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企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为保障才能使企业不断优化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匹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保障中職学生掌握并提升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
   (一)现状与经验
   多年来,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将生产车间搬进学校,与企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开设“订单班”,设立企业助学金、奖学金,组建职教集团等典型案例。
   我校借助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汽修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引领,积极按照“两个协议”“两套方案”“两组标准”“两支队伍”方式组织学生走进济南国强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拜师学艺,企业选派优秀技师15名担任学生师傅,每名师傅带徒3~5人,分布在企业机修、钣金、喷涂、汽车美容等工作岗位。共建两支师资队伍,共同探索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开发校本教材《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喷漆》等,既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又为企业员工继续培训提供了场所及教材;服装制作与管理专业学生依托校内服装生产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服装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及接受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训指导,同时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共同完成铺布、车缝工艺制作、服装整烫等工作,体验企业生产要求,深刻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山东智捷电商有限公司师傅的指导下,利用校园电商平台“小智商城”APP,学生利用本地阿胶、玫瑰制品等参与策划、推广、美工、摄影、会计、仓管、物流等相关岗位,通过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对接、学校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相对接、学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评价标准相对接,让学生在校就能掌握真实的电商运营全流程。
   虽然我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自己探索,但因为制度问题、运行机制、企业问题及学校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方法与建议
   1.与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接
   需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人员技能方向,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紧缺人才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县域优势产业需求办好重点专业。以县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县域机械装备技术、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积极推进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和地方特色教材建设。
   2.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协助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此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中职学校共同组建校企职教联盟,或联合县域企业组建企业家协会,邀请职业学校参与企业家协会。
   3.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县域经济以中小型装备制造类企业为主,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逐步形成初、中、高级技术人才梯次结构,有利于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累积,也有利于中职学校直接对接县域产业培养人才。
   中职教育只有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有效对接,才能互相促进、互相提升。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只有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水平。
   参考文献:
   张国红.中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9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