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创作现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田燕
摘 要:跨界導演在华语电影市场中已成为一种常态,演员和作家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分支,特别是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备受关注,其电影作品的票房、舆论、市场影响力等皆不容小觑。文章以近年来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创作现象为分析对象,探讨演员跨界执导电影的优势与困局,指出其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必须要做出的策略性改变及保持长久创作活力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跨界导演;电影创作;华语电影市场
注:本文系六盘水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华语电影近十年跨界导演创作现象研究”(LPSSY201809)研究成果。
在华语电影市场中,跨界导演早已成为一种常态性创作群体,演员、作家、歌手、主持人等名人明星纷纷加入导演队伍,甚至是以“入侵者”的姿态引得电影市场震荡,其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电影票房给电影投资人带来了信心。特别是跨界执导电影创作的演员,目前已成为跨界导演中最引人瞩目的群体。“演而优则导”已成为演员的一种目标追求,吴京、姜文、徐峥、周星驰、董成鹏、陈思诚、赵薇、苏有朋、徐静蕾、张艾嘉等优秀演员,不仅在表演上可圈可点,其在电影创作上也表现出较为喜人的才华。特别是其明星身份为其带来的融资、宣传造势、票房号召力、舆论影响力等等方面的优势,为其电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他们选择从演员身份转换到导演角色,将过去在表演中积累的那些不被其他导演采纳的创作欲望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并试图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得到最好的呈现。从近年演员跨界导演创作电影作品的市场影响力来看,毫无疑问,他们是成功的。吴京的《战狼》、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徐峥的《人在囧途》、周星驰的《美人鱼》等等电影,均获得了让人惊叹的票房成绩。本文立足近年来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创作现象,从其明星身份、题材选择、营销策略等方面入手分析其电影创作的优势与困局,并探究其在接下来的创作中必须要做出的策略性改变及保持长久创作活力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演而优则导”的天然优势
跨界导演群体中,演员是最突出的一部分,“演而优则导”似乎已成为一部分优秀演员的必然选择。1993年,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当时产生了相当好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演而优则导”的良好开端。遗憾的是后来却没有演员敢于尝试,过了十年之久,著名演员徐静蕾陆续执导了《我和爸爸》(200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梦想照进现实》(2006),这三部电影在华语影坛激起的水花还比较微小。2010年,徐静蕾执导的《杜拉拉升职记》引起了较广泛关注,并获得了1.24亿元票房(数据均来自中国票房网,下同)。这之后,徐峥执导的《人在囧途之泰囧》成为了2012年的票房之最,接着,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邓超的《分手大师》(2014)和《恶棍天使》(2015),陈思诚的《北京爱情故事》(2014)、《唐人街探案》(2015)、《唐人街探案2》(2018),吴京的《战狼》(2015)、《战狼2》(2017),苏有朋的《左耳》(2015),董成鹏的《煎饼侠》(2015)、《缝纫机乐队》(2017),徐峥的《人在囧途之港囧》(2015),周星驰的《美人鱼》(2016),黄渤的《一出好戏》(2018)……这些优秀的演员们,在电影创作之路上大胆尝试,并在各自的影视事业版图上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具有天然的优势,其明星身份为其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创造了资源和条件。这些优秀演员在电影业拼搏多年,已结下了相当多的人脉关系,并且在表演创作中一定程度地把握了电影业的创作规律,同时,他们一般也拥有一大批粉丝,可以直接转为票房贡献者。电影投资者或电影公司尤其看中演员跨界导演群体,因此,当他们要创作一部影片时,一般都能获得很好的投资基础。“明星跨界导演热潮的出现,与电影公司背后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许多电影公司明确表示将明星转行做导演的项目作为优先投资对象。相较于经过科班训练的新人导演,明星导演携带着数量庞大、可以直接转化为目标观众的粉丝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各电影公司颇为看中的因素。”[1]演员跨界当电影导演不仅在投资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其和一大批优秀演员的良好关系也让其在电影创作中大打“人情牌”,不仅邀请到具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青年演员,还能请到众多戏骨级大咖演员在影片中客串角色,影片演员阵容华丽,毫无疑问可以极大地提升观众的观影兴趣,冲着这些演员,不少观众也会心甘情愿买单。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其明星身份使其在融资、演员阵容、观影群体等方面都获得了相当的便利,如此优势也使其能凭借影片名利双收。
二、演员跨界导演的题材选择与营销策略
当前,华语电影中演员跨界导演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势力,特别是其对中国电影的票房贡献让人称赞,可以说,他们在激发中国电影市场活力方面功不可没。投资者的大手笔、观影群体的暴涨、媒体及舆论的造势、海外市场拓展……他们以其明星身份优势,为华语电影市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和以经过科班训练的职业导演创作选材对比来看,演员跨界导演创作影片的题材选择,极少具有厚重题材内容的影片,多以轻题材故事片为主,兼具一定的商业价值,如青春、成长、爱情、职场等,并融入喜剧元素,《人在囧途》《分手大师》《大闹天竺》《美人鱼》《唐人街探案》《煎饼侠》《缝纫机乐队》《陆垚知马俐》……随处可见的段子和搞笑场景使得观众在观影途中捧腹大笑,缓解了当下青年观众因生存压力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也适合一家老少一起观影。因此,即使这些影片往往成为被吐槽的对象,但其票房却一如既往的火爆。
演员跨界导演,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通过这个途径来拓展自己的职业版图,“一鸣惊人”是其潜在的追求和目的。王宝强曾说“导演是给大家讲故事,演员是在导演的故事中塑造角色”[2]。“演员在长期的从业过程中通过向合作的导演学习而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在遇到合适的剧本之后,为了不受其他导演的约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而选择做导演。有的演员是为了突破事业瓶颈,如徐峥就曾表示,以他的年纪很难再遇到合适的剧本,转行做导演是事业发展的需要。”[3]他们希望利用自身的明星光环,为自己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在营销策略上,利用个人社交平台,联合主流媒体,发动粉丝效应。另外,新兴媒体也是其营销的主要阵地,包括微博大V、公众号、视频网站、售票网站等。同时,演员跨界导演创作的影片的目标受众多为青年群体,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及都市白领,因此,其上映档期也多选择暑期档、国庆档、跨年档等,极大地满足了青年观众放假期间的娱乐需要。通过这些途径,演员跨界导演创作的电影作品在电影市场能很快获得自己的一片领地。 三、演员跨界导演电影目前的困局与出路
演员跨界执导的电影作品,很大一部分呈现出票房与口碑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过度依赖粉丝、过度商业化、内涵缺失、表演浮夸、题材重复、角色形象刻板单一等,这些都是被评论家和大众诟病的内容,也从侧面反映出演员跨界导演所处的困局。演员们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谙市场规则,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也更加了解当下观众的观影需求,因此,他们在创作影片时,其目的性也更明确。相应的,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过度迎合观众观影口味的现象。另外,当下的大环境中,当人们谈论演员跨界导演的电影作品时,票房是首要内容,电影的故事内容和艺术特质反倒退居其次,这是一种非常不利于华语电影良性发展的现象。演员跨界导演电影,不能以影片内容和艺术特质取胜,反倒是依靠段子、搞笑桥段、宣传炒作等投机手段,其给电影市场带来的或许只是一时的虚假繁荣和票房泡沫。随着观众观影经验的提升和电影市场逐渐规范化,其作品也不可能永远保持热度,甚至有可能会被抛弃。
因此,立志要一直从事电影导演并将这一职业作为事业来拼搏的演员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是要向优秀导演们看齐,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创作出既有观赏性又有一定藝术深度的电影作品。首先,要明确自己作为电影导演的职责,而不能只是一味去迎合观众的口味,创作一些肤浅搞笑,毫无意义和内涵的作品。当前的消费市场极为喧嚣和浮躁,导演更应保持清醒的认知。其次,要重视电影的艺术品质,避免自己的影片被轻易打上“烂片”标签,在故事叙事、影像风格、演员表演等方面多加打磨,避免在短时间内粗制滥造一部质量糟糕的影片。再次,要重视创作题材的多元化,重视原创故事的开发,避免出现题材过度扎堆的现象。特别是要善于在青春、爱情、喜剧等传统故事片之外去挖掘新的故事发展可能,开辟新的题材和思路,创作出超出观众和市场期待的电影故事。最后,是要重视个人导演能力的提升,一定的专业学习是必然的要求,也有不少演员为了做好导演工作回归学校继续学习,如赵薇、黄渤等。通过汲取专业知识和鉴赏名导名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然后再通过实践来积累导演经验,其电影作品质量的提高也将成为可能。唯有如此,演员跨界当导演的电影创作才会始终保持活力与生机,并在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演员跨界执导电影创作,充分利用自身的明星身份为自己赢得了融资、演员阵容、营销、票房优势,但其作品也在故事内容、演员表演、角色形象等方面备受诟病。立志从事导演职业的演员们,要想为自己赢得长远的发展机遇,必须要注重自身导演能力、电影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提升,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电影作品的艺术品格,才能成为跨界导演中强有力的一个分支,进而为华语电影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索亚斌.明星跨界当导演靠谱吗?[N].光明日报,2015-06-08(014).
[2]张曦.演员为何热衷当导演?拓宽事业版图,人气成热门IP[EB/OL].[2019-07-20].http://www.chinanews.com/yl/2016/03-25/
7810808.Shtml.
[3]田燕,黎光容.从电影生态视角看跨界导演创作热潮[J].电影文学,2017(17):70-73.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3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