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易辛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逐渐成为了每个院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仅是停留在舞蹈层次的教学,还应当能够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各地域的民族文化。目前很多学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这样就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存在较多问题。文章基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突出特征,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思考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得较晚,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发展较晚,但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却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想让学生充分学习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仅仅在肢体形态上进行模仿难以学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所以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去感受不同地域民族舞蹈的文化,去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族特色。为此,针对部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学校来说,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重视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水平,并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突出特征
  (一)地域性和民族性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而且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各个不同民族产生的舞蹈,具有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特征,所以教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舞蹈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1]。
  (二)多样化
  由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综合了几十种不同地域的民族特色舞蹈,因此除了舞蹈特色外,在舞蹈的种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学校设立相应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时候,教师必须注重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结合当地的舞蹈文化来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情感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身是具有情感的,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相关的研究发现,其实每一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故事中蕴含着丰富情感。例如,有部分舞蹈是基于民族创立而产生的,这部分的舞蹈在演奏的过程中,观众往往能够感受到演奏者为民族强盛而感到自豪的情感。教师在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把舞蹈中存在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学生,就不能完全充分地去演绎去教学该舞蹈[2]。
  (四)与时俱进
  每一种民族舞蹈都不会始终保持原有的样子,经过长时间的观赏,观众难免会对该民族舞蹈产生厌倦感,所以为了能够让民族舞蹈获得持久的发展,永久存在于大众的视线中,就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人们认为优秀的东西加入到传统的民族舞蹈中,从而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更加丰富的民族舞蹈。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本功欠缺
  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影響的学生不能够全面发展,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身体柔软度不够,所以在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学难度,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当代学生受到手机、电脑的影响比较严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大部分同学不仅不会认真听讲或者认真学习老师教授的舞蹈,还可能几个人坐在一起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玩手机。目前,大部分学生在思想方面以及肢体方面的基本功较差,严重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意识薄弱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立得比较晚,而且大部分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会认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整个学业所占比重较小,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积极性低,学习意识十分薄弱。除此之外,由于学校选课制度的问题,很多学生无法选到自身感兴趣的课程,为了能够增加学分,无奈之下选择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所以这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本着一种十分不情愿的心态去学习。在这个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从而使得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然而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对很多传统的事物关心较少,所以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了解较少,从而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时,学习意识薄弱,学习的兴趣较差,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较差,教学水平较低[3]。
  (三)教师不重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
  除了学生方面的很多问题以外,其实教师本身也存在着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的问题。目前,很多学校教师资源短缺,为了能够设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可能会让部分教师对该舞蹈进行短期学习,然后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然而,这部分教师往往不能够有效地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以及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这部分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不重视,不仅会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还会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
  (四)舞蹈课程的配置不达标
  学校想要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在硬件设施方面必须符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求。但是,很多学校仅仅只是为了顺应国家的发展要求,才设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但对该民族民间舞蹈并不会有较大的重视,因此,这部分学校为了能够节省费用,引进质量较差的设备或者引进的设备不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不足,很难有效地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教学。除此之外,由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立时间较晚,很多学校没有对该课程进行有效的预算,甚至很多学校无法拿出一间专门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练舞室,从而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从一种知识和形体兼并教学的课程演变成为纯粹的理论课程。舞蹈课程的配置不达标,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也影响着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从而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受阻。   三、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积极性
  兴趣是做任何事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思,明确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找到相应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很多学生喜欢追星,整个寝室都挂满了某明星的壁纸等,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针对学生所喜爱的一些明星来进行活动的引出,进而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后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本身的舞蹈教学质量[4]。
  (二)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
  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可以保证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备课,对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举办讲座,通过专业人士给教师传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明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
  (三)增加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
  现阶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质量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课时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和学习该舞蹈,从而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学校需要增加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例如,很多学校每周仅仅设立一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需要把很多教学内容挤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大,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整体教学任务量,按时间进行课程安排,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任务高效率完成,还能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5]。
  (四)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學专业能力
  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对舞蹈教师进行培训,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知识理论以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保证舞蹈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6]。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设立能够促使学生了解各地地域文化,体会各地舞蹈特征,从思想和形体上得到良好的发展。然而,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基本功欠缺、学生学习意识薄弱、教师不重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以及舞蹈课程设备不达标等问题,学校需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加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以及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等措施,促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磊.关于“中国民间舞教学法课”的几点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2):17-19.
  [2]曹亮红.高职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建设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2):106-109.
  [3]张雪婷.中国民族民间舞对外教学方法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5.
  [4]卢晓静.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藏族课堂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67.
  [5]杨梓.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王婧文.试论教学剧目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意义[D].北京舞蹈学院,2015.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3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