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维度思考训练在设计教育环节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诗涵 黄娟

  摘 要:设计理念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这正是目前学生所欠缺的。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和积累多学科知识并养成自主思考习惯,最终才能与设计技能更好的结合,使其得以深化与落地,实现设计的创新。本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和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设计理念;思维方式;思考训练
  1 设计核心素养在于思维方式的培养
  工业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优秀的设计师势必具有多学科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到的思考方式。裘晓红曾对工业设计14所相关院校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将工业设计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分为三大层次,分别为设计理念层、设计原理层和设计表达层。“设计理念层”作为整个设计知识结构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设计原理层,再借由“设计原理”去指导“设计表达”。
  Eliel Sadrinnen(The maturing modern,1956)也曾提道:“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时,需要时常考量比产品本身更大的背景——椅子外有屋子,房子外有建筑环境,环境外有城市。”不难发现设计师的理念会影响设计的表达,设计理念依托不同学科的知识累积,形成全面且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从而引导设计师产生更好的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原理、设计表现的轻重关系也应顺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当今的设计已不同以往,学科定义在横纵向的维度上都有了不同形式的迁徙和扩展。当今设计师面对的设计问题更趋于复杂、模糊性,设计重心已由具体的实体设计逐步转向非物质、抽象层面的设计。无论是产品设计本身还是更关乎社会背景的系统设计,都需要学生具有更广泛且独立的知识摄取和思考能力,实现自身的创新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相对的作为学科探索的前沿,学校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作出调整和转变,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学校教学重心大多仍侧重在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和设计技能的培养上,并没有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设计学科本应强调具有试验性和原创性,注重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而传统教学方式在课程上更侧重知识点的传授,給学生学习探索和思考时间较少,也较少关注不同学生间认知理解上的差异。
  就设计技能而言,因为在裘晓红所提及的三层知识结构中,设计表达层处于最外围,容易被看见,易量化和传授指导,所以也易受到过分推崇。而设计理念层、设计原理层属于思维方式、文化内涵,牵涉素养的培养,操作难度大,也不易把握,需要长期不断的沉淀,才能厚积薄发。虽然在课程体系中有专门的设计思维和原理、方法的课程,但易变成学科技能而非设计素养的培养,再者,由于学生缺少多元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即使套用常用的设计思维方法像思维导图,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依然难以展开联想和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当老师把技巧手段当成教育目的来训练学生时,易产生同质化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学习模仿力强但创新能力却日渐衰退的现象。
  2 学生设计思考的特性和模式
  笔者曾担任1-3年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授课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共性:
  2.1 学习上有思考惰性,喜欢模仿找捷径且缺少创新探究和冒险的精神
  目前,大多学生喜欢依赖于更便捷轻松的方式来获得答案。如将老师传授的观点直接作为现成的结论,自己并不愿花时间进行深入思考、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多将课程当作任务,上完课程就如同完成一项任务一样,把课程与生活分割开,不会将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经历相结合。
  另外学生遇到全新的问题,不仅没有引发探索试验的欲望,反倒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和压力。再者,工业设计课程量大,上课节奏紧凑,学生没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同时,又因急于想在课程结课前获得好成绩,易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如偏好寻找一些已有套路来应付,或照搬既有的老的设计做法,模仿他人创意等。因为对学生来说,这样既快又安全,避免在做新的尝试时产生未知的不确定或不可控的风险,导致作业重做甚至于科目重修。
  2.2 缺少系统的思考方式,不擅长方法的运用,课程间知识迁移不足
  当前学生多为95后,是网络时代下的原住民,依赖快速即时的信息来认识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维的碎片化,加上社会经济和就业的巨大压力,使其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功利、浮躁,较难采用更花时间的深层次的思考方式,这也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虽然上了很多专业课程,但并没有实现各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和运用。笔者在收到的三年级学生座具设计的作业中发现,学生仍不具有系统有效的思考方式,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如坐具的制图格式不规范、人因数据不合理,对坐具本身的安全考量过于简单等,跟工设二年级人因工程学学生在座椅设计作业中所犯的错误相当,相较于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设计思考水平并没有实现更深和广维度上的提升。
  2.3 对生活、社会、文化和新趋势的关注较为不足,思考方式局限、陈旧、呆板
  学生设计创作时,常抱怨没有想法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展开,一方面是由于学生长期生长在单一的环境中人生经历不足,学生眼界略狭窄,加上平时也没有去积累相应的知识,思考时易受局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业设计的招生生源大多为理科生,人文素养不足,思考方式较为呆板,缺少人性味。
  3 教学方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为更有效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需要基于学生自身特性和学习习惯,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较难符合新时代需求,也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那该如何改变?笔者认为,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不断向学生灌输自主思考的意识,更多地采用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慢慢改变以往的观念和习惯。   在具体改进的措施上,主要从课程教学形式的改进和思考训练融入生活习惯两方面着手。
  3.1 课堂教学形式的改进
  在时间安排上,教授方式不再以全程讲授为主,增加学生研究、讨论和设计实践的时间;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训练为主,根据不同设计专业课适时导入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可以自己探索感兴趣的领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思维训练方面,针对不同的年级和能力,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分析思考的习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3.2 将思考训练融入生活习惯,贯穿课上课下各个环节
  第一,培养学生平常浏览设计、生产技术、商业、文化类杂志或网页的习惯,让学生学会鉴赏优秀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同时关注新技术和发展最新趋势,开阔眼界,并将收集的资料适时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资料库,定期在同学间进行分享交流和互动。
  第二,针对低年级学生对自身定位和专业内涵不了解的情况,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设计书籍,了解设计的意义和价值,慢慢提高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解读视角。
  第三,针对高年级,结合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设定不同的设计主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在学生拥有一定多元知识积累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展开更全面、更深入的观察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提升设计思考和分析水平,如将探讨的主题扩大到与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相关的面向上,如制造与工艺、传统和在地文化、本土生活形态、社会结构、健康医疗、未来城市和生态等。
  第四,面对设计问题,除了依托二手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比如观察卖场、医院、社区文化等,不满足于教材、书本和网络上的结论,鼓励学生以更多、更新的视角看待设计问题,更贴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通过不同形式的积累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视角和解读方式,使学生能更多元化、更深入地思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既有的知识体系加以巩固,还能碰撞出新火花,又能进一步发现社会新需求,同时更了解设计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使命感。
  4 结语
  通过日常不断的积累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观察力、独特的思考角度,通过各种活跃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系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设计向更具前瞻性、更人性化、更有全局观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实现更深层次的设计创新,满足新时代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构建自己完整的设计核心竞争力体系。
  参考文献:
  [1] 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代设计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2] 侯晓佑.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研究”[D].南京藝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裘晓红.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分析与批判[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5] 张章 .浅谈“基础”课专题性问题探究教学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6] 李林森.理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7] Saarinen,E . The maturing modern[J]. Time,1956:54.
  作者简介:陈诗涵(1992—),女,福建福州人,硕士,助教,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关怀设计,产品设计,用户研究。
  黄娟(1986—),女,湖南岳阳人,硕士,讲师,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综合材料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6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