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园共育中的家长参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家园共育已成为新时代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也通过家园共育活动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本研究基于Epstein的家长教育参与结构模型,将家园共育活动分为六大类对家园共育中的家长教育参与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家园共育 家长参与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家庭、学校(幼儿园)及社区对幼儿的影响,但都将其视为割裂的个体来研究。从六十年代美国实施“开端计划”起,家长参与(Parental involvement)作为将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联结研究的重要标志,才開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 Epstein的家长教育参与结构模型
1.1 Epstein家长教育参与结构模型的形成
Epstein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区高度协同合作,并于1987年提出重叠影响阈模型。随后Epstein对继续深入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儿童教育的活动方式有六大类,并于1992年提出了家长教育参与结构模型。虽然该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但在实践教学中可被视为理论模型,指导幼儿园组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1.2 Epstein家长教育参与结构模型的构成
该从教师的角度阐述了六大父母参与儿童教育的类型:(1)养育儿童(Parenting):教师能够帮助家长创设支持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家庭环境;(2)沟通交流(Communicating):教师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儿童的成长与学校的教育;(3)家长志愿者(Volunteering):能够招募或组织家长志愿者帮助开展活动;(4)家庭教育(Learning at home):能够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儿童在家庭中完成作业或相关活动;(5)参与决策(Decision-making):能够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各方面的决策;(6)与社区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the community):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以帮助学校、家庭和儿童的发展。每一种家长教育参与类型都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双向联结”,强调两者的主动性,而非被动参与。
2我国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开展及问题
2.1养育儿童
该类型的父母参与活动强调教师将幼儿园内的保教工作延伸至幼儿的家庭,关注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例如:婴幼儿的科学喂养、家庭的物质、精神生活环境等。但幼儿园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园内的环境,而对幼儿家庭的生活环境创设参与的较少,家长获得的支持也较少。
2.2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可分为书面沟通和当面沟通两种形式,幼儿园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班级群及家园共育宣传栏等的方式进行的家园沟通均为书面沟通;而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的沟通属于当面沟通。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有效的沟通需要双方的主动性,且沟通过程中既有问题的提出也要有问题的反馈。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师表明沟通意愿而家长不愿参与,或家长遇到育儿困惑,但教师自身因能力不足无法进行解决等现象。
2.3家长志愿者
常见的家长志愿者有两大类型:义务服务型和专业型。义务服务型即在大型活动中确保活动顺利安全进行所承担的一系列宣传和物质保障等工作。专业型家长志愿者根据自身职业和专业优势,组织活动或讲座。在教育实践中义务服务型的家长志愿者数量最多,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许多家长并非自愿加入志愿者,而是迫于其他家长的压力;其二,有家长认为家长志愿者的工作缺乏系统培训;其三,幼儿园往往疏忽了家长志愿者工作的总结与反馈,并未有针对性地让家长反馈意见。
2.4家庭教育
该类活动主要发生在放学后,也是促进亲子关系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而缺少帮助家长辅导幼儿的支持。很多家长一听到幼儿的“作业”,即认为教师在下达“任务”,认为难以完成或者敷衍了事,大大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2.5参与决策
许多幼儿园已经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是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促进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但我国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存在形式化严重、沟通桥梁作用未得以有效发挥、家长真正参与决策程度低等问题。
2.6与社区合作
近年来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幼儿园组织的参观、远足、美劳等活动都基本借助当地的社区资源。但家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存在差异。许多城市父母能够利用博物馆、音乐厅、剧院等资源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但更多的农村家庭家长缺乏利用乡土和社区资源的意识,以至于在少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
3结语
家园共育活动的形式虽多,但真正有效的、高质量的家园共育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双方支持。单从园方出发组织的活动可能存在流于形式而导致的家长参与质量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家长的教育参与是整体提升家园共育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Epstein,J.L.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3ed.)[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09.
[2] 孙百才,黄俊.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父母参与状况的实证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1,29(01):92-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7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