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网络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付光杰 陶国彬 白丽丽 苍留松 李志科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时代下创新型人才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体通过搭建创新实践教育平台、改变教学模式、扩充教师队伍、鼓励学生参与竞赛、灵活教学管理和加强战略合作六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信息化网络下,高校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人才培养 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8006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38-01
1.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1]。在这种趋势下,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想,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2]。教育信息化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存在[3]。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助于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教学环境,使学生思考创新。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2.信息化教学时代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教育信息化其实是从思维上、教学模式上以及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持续发展的一个系统,要想达到整体信息化的建设,一定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对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进而才能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上进行改变和提升。
(2)教师及团队建设不足
大多数的教师比较重视信息化时代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但缺乏概念系统性,找不到方向努力。其次教育信息化要注重团队合力,不管是什么样的专业,教学手段或者创新项目都需要团队来完成,或者是和学生共同创造。
(3)缺乏体系的搭建
教育信息化应该是一个整体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涉及到教学方式、教师人才、教育模式等的综合之力[3]。一个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相应标准和规范,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更快的推动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由此可见,各高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结合传统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打造突破常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信息化平台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策略
(1)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强调教学实践环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调动创新积极性的有效途径[4]。高校可以建立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教育实践基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建设,丰富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我校现建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平台主页。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了创客空间、创新设计室、创业广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四类空间,与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共同构成创意、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虚拟空间“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黑龙江-香港共建“龙港大学生创业基地”将落户我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成为两地学生协同创新创业的重要舞台。
(2)建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授课程过程中,板书是主导,但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提高。须借助互联网建立长效机制,开拓课程内容新资源,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
我校坚持聚焦专创融合,建立了各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现已将创新方法教育课程《创新思维方法》建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创业指导课程《创业基础》建设校级在线课程。并汇集创新创业教学案例资源主编双创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第三版)》。创新创业学院教师利用超星在线课程平台讲授了第一期龙江共享课《新时代属于你的创业机会》,全省7000余名大学生在线听讲。
(3)扩充教师队伍,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培养优秀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不定期来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在校教师走出去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和创办企业,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
截止目前,我校建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导师等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占比80%以上。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龙江高教大讲堂”等培训会。多次派出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参加创新方法、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师资、“互联网+”竞赛等培训。
(4)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学科活动与竞赛
学校应积极开展双创教育讲座、培训及训练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創新能力。竞赛政策一般都会根据获奖成绩给予相应的支持,大大减少了创新创业路上的难题。
我校坚持举办“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周,邀请创新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讲座;举办中俄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多场交流会;在双创大赛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2018中国翼创新创业大赛等中,都取得了可观的好成绩。主办校第二届“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培训与组织申报第七届全国“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等。
(5)灵活教学管理,配套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制度
学校应该修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的认定管理相关文件,以此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其次,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以此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我校允许学生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相应类课程学分;为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对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新要求,如工科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认证要求增加工程案例讲解,推行研讨式教学,引入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建立学生面向工程应用的创新意识。
4.结论
在这个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高校应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中的问题,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为国家实现人才强国奠定良好的基础。该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既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融合,从而使该教学模式有稳定的延续性,具有可借鉴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键.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34): 19, 31.
[2]庾泳.探讨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11): 109-110.
[3]苏霞.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科技风, 2019(9):13.
[4]吴梦陵,熊桑,孔凡新,等.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