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入数学思想, 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孔维雪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顺应时代步伐。数学思想是基础数学教育的关键。培养数学思想,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学习能力,进而推动数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想; 融入学生;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B-0031-02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精华和灵魂,为了学生能够获得新知识,可将数学思想作为新技能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数学思想,对学生数学学科及其他学科乃至于终身学习都有很大助益,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一、转化思想,成就实效课堂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发育的限制,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转化思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抽象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直接面对,JIU 会感到迷茫,感觉无从下手,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但如果通过转化思想,将问题间内在的联系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就能够轻松解决,且对问题的认知也会发生一定改变。
  五年级数学有这样一道习题:两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的中间出发,以不同的速度驶向相反的方向,经过3小时,货车甲先到达目的地,货车乙还有30km才能到达目的地,已知货车乙的速度相当于货车甲速度的3/4,求两地之间距离为多少?计算过程中如果我们直接用分数来计算,计算会相当有难度。而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转换思想,将题干中“货车乙的速度相当于货车甲速度的3/4”进行转换,变为“货车乙与甲的速度比为3∶4”,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时间内货车乙行驶速度为3份,则货车甲行驶速度为4份,乙比甲少行驶1份,即少行驶30km,换个说法就是1份相当于30km,这样货车甲三个小时就行驶了120km,而货车乙则行驶了90 km,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120+90+30=240km。
  由上述案例可见,小学课堂中如转化思想,可以将复杂知识转化成容易被学生理解的简单内容,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的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
  二、数形结合,灵动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气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学生年龄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给学生设置一个较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一节内容时,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课堂中的实物入手进行比较,如课桌和书本、铅笔和尺子、黑板与粉笔的长短等等,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比较,很快学生就比较出了大树和小草、桌子与板凳、河流与桥梁的长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旅游中遇到的事物进行长短比较,河流与小船……关于长短的含义,教师更是借助数形结合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不同长短的线,量出线段的长度,并用数字进行标注,通过对比测量数字间的距离,学生就很容易地判断出线段的长短。
  可见,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为深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符号思想,收获高效课堂
  符号思想就是借助于直观图形、单个字母、简单数字或者是其他特殊的符号等符号化语言对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内容进行直观描述,更加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及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事物及其表象之间的关系较为抽象难懂,不利于小学生思考、记忆、理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利用符号思想先将抽象的问题表象化,再将具体事物呈现出来,或者是用字母、数字来表示数学中的各种量的关系、变化以及推导演算过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年级练习册中有一道这样的题:“元旦”联欢会上,小丽用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装饰教室的墙面。她是这样进行排布的,三个蓝气球和一个黄气球之间放上了两个红色的气球。那么请你推算一下:在第25个位置上应该放哪种颜色的气球?问题解决之初,学生用颜色绘图的形式进行排布计算,浪费了很长时间,而且许多学生的答案还是错误的。于是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字母或是数字代替绘图,比如用a、b、c分别表示蓝、红、黄三种颜色气球,那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aaabbc;aaabbc……以此类推,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第25个位置上应该为蓝色。
  由以上事例可知,符号思想可以使抽象的问题转变成具体、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四、类比思想,建构魅力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相通的地方,运用类比思想,学生可以利用已知学习内容对未知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在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地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成对未知知识内容的学习,并进一步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思想可以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使公式记忆变得简单流畅,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六年级数学练习册中的一道思考题:将一个大的正方体切成同样大小的27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切几刀?猛然间看到这个问题,受思维的限制,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在切的过程中,切块是否可动?如果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调整正方体顺序,比如切完第一刀之后,可以将切成的两部分罗列到一起,然后切第二刀,切完再将切出部分重新罗列,切出第三刀,如此类推,算一算几刀能切出27個小正方体?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切块排布也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切法,学生解释起来比较混乱。如果运用类比的办法,尝试着让学生先去思考二维空间甚至一维思维下类似的题目,比如一个正方形切成若干小面积,或者是将一个线段切成相同长度的三部分等问题,学生解决起来就会简单不少。而且通过变化思维方式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想要切出六个面的正方体,每个面都要切一刀,所以想要切出小正方体至少需要六刀才可以完成。这样问题就轻松的解决了。
  在数学教学的解题过程中,当学生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无从下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一个较为熟悉或是简单的问题进行对比思考,就可以快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快乐,使他们的认知得到升华。
  总之,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数学思想,可以使教材中的公式、法则,得到巧妙处理,即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乃至对学生以后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也有所助益,使其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叶维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
  [2]安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0).
  [3]苏菊.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4]刘冬梅.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