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小语种专业发展的契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聂娜

  【摘要】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小语种就业率节节攀升。部分高校增开小语种专业,扩大招生力度;语言培训机构推出各语种学习套餐,吸引生源。面对众多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促进小语种教育更好地发展?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出小语种教育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小语种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252-02
  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出现了包括汉语、英语、法语等在内的18种工作语言。而据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明,我国正面临着小语种人才匮乏的困境: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20种,其中11个语种的在读学生人数不足100人。为了响应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号召,部分高校增设了一定数量的小语种专业。尽管如此,由于国人的意识原因,小语种就读学生总人数仍然不及英语专业学生。
  截止至今年7月1日,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3%,而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2012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小语种专业就业率大于85%,且薪酬均引领同届毕业生平均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小语种的就业率更是趋于百分之百,甚至出现了十几家企业“抢”一个毕业生的事情。与此同时,由于小语种人才的短缺,求贤若渴的企业为了能够招揽人才,纷纷提高小语种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一般的情况下,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仅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而且薪资一路领先同年其他专业毕业生。
  2019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周年。倡议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充分说明了它的顺大势、得民心,正在并将继续为沿线各国的发展和百姓带来福祉。着眼未来,为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我国亟需掌握小语种的技能型人才。对于语言类专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市场需求增大,就业机会就会增多;但是对于小语种专业发展来说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程度不断加大,小语种受重视程度就会逐步加大,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就会上升且有利于提高优质就业率,对于专业的长足发展是积极向上的;忧的是在这么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专业教育该如何进行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
  首先要明确高校办学的目的所在,切忌一窝蜂式的盲目办学。2012年教育部就在其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社会对小语种人才需求趋势的扩大化,势必会对高校语言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调整、发展方向等方面造成影响。因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语言本科高校纷纷增设了新的熊猫级语言专业或是相对扩大了招生的力度,以响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一众开设了小语种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要求,完善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推进适应新形势发展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高校教育,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求、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较广知识涵养的各式人才,以形成更强更有力的发展动力来实现并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英语专业学生相比,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是毕竟有限;同时受到历史、国情、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语种就读人数也不高。因此面对“就读人数少、需求量增高”的形势,高校小语种教育最惧的就是盲目式办学:此语种吃香,你辦我也办。结果不仅造成了专业定位的不准、教学资源的浪费、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也会造成某些语种专业毕业生过多或过少而引起供求不平衡等社会问题。
  因此高校开设某一小语种专业之前,一定要结合当地的企业特点和就业优势,在明确专业办学目的的前提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地方教育教学资源,牢固依托区域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为小语种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和可靠的实习,避免同类教学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尊重学生的发展特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不是机械简单地从一个结果到另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有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漠视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选择千篇一律的教育理念、采用工厂流水线般地教学方式的话,不仅无法满足各类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求,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消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磨灭他们的学习兴趣性,从而进入没兴趣学习到不愿意学习到厌恶学习的恶性循环,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教育大师怀海特在其《教育的目的》一文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因此在学生教育方面,高校要尊重学生发展需求和需要的特性及规律性,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小语种就业群的涉外特点,通过各种具有启发性、教育性和拓展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小语种专业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满足他们在跨文化知识和语言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优质优化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职业道德的优良和专业素养的高低。自2005年以来,中国就业市场对精通日语、法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市场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增设,也催发了各类培训机构的产生。目前,我国拥有众多的小语种教育教学资源,质量却参差不齐。
  因此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成为了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可以首先从国家的整体层面出发,以宏观的角度对包括培训教育在内的整个小语种教育系统进一步优质化,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再从学校的个体层面上,以微观的角度对本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教育教学质量体系进行监控和管理。
  目前国内除了约百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了小语种专业之外,还存有众多的语言培训机构,而且几大语种的国家在中国也设有相应的驻外语言培训学校。这些语言培训学校的出现解决人们因在学习或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技能要求提高而产生的问题,顺应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高校小语种专业教育的补充,不能否认其在语言的传播、文化的传递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与高校相比,培训机构办学的不稳定性、教学内容连贯性较弱等不利因素也是较为突出的。正是因为培训机构存在着这些缺点,所以国家更应该通过教育部门、工商部门等国家政府机构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发挥其高校小语种专业教育补充的优势,尽量避免其教学目标不明确等不利因素的产生。
  和英语专业相比,我国的小语种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作为小语种教育的主战场,高校不能因为小语种就读学生人数少,就忽视了对专业的监管责任,反而更应该关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积极投身到国家小语种教育的建设当中。
  社会给予了小语种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小语种的学习和传播中来了。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欣喜这种现象之外,更多地应该是关注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对于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以及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这种冲击的发展方向。如何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针来提高我国小语种教育教学的水平,是我们每一个小语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也仅仅以较为肤浅的个人角度去分析了发展需注意的方面和一些建议,希望能引发一些更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2012-09
  [2]教育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9-02
   作者简介:
  聂娜(1980-),女,满族,湖南娄底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法语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8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