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习作评语,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说,习作评语十分重要。这里的评语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不仅是简单评价学生的作文,指出其优缺点,还有评价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文章的思想内涵等,体现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此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此做了分析和研究,从多方面探讨了语文作文教学中习作评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习作评语
作文评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教师和学生构建心灵交流的桥梁,合理的应用习作评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作兴趣合作能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认为展开习作点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导致评语千篇一律,有的甚至直接划分优良等级。这种点评方式对学生来说没有丝毫指导性的建议,导致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易得到提升,有的甚至还会出现能力倒退问题。
一、重视批改评语,有效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在进行作文点评的过程中应该开动脑筋,好好措辞,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评语。避免评语过于随意、笼统、空话的问题,必须要保证评语可以精准地反映出学生文章的优缺点,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点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评语的激励作用,以此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在进行四年级语文“写观察日记”一课的时候,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对待每一句话,结合学生的文章内容給出精准的评价,比如“观察的如何”“有没有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具体”“此处应该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描写”等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优缺点在哪,从而更好地改正和调整,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指导生生互评,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并不知识教师拥有这个权利,学生也同样具有这个权利,教师完全可以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点评,或者将学生的作文进行范读,然后再鼓励其他学生积极给出批改意见。这种作文点评方式将学生作为了课堂主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汲取经验,强化文章鉴赏水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其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积极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准确的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掌握评语技巧,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必须要掌握更多的评语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具体如下:
(一)针对性强,评有所指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应该注意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诚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用心平等的去评价学生的作文,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建议,从而积极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师在给出评语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段针对性地进行。例如某一段里错别字出现的较多,就需要从错别字着手:“老师发现了错别字,书写文字的时候注意细心些哦!”;比如在某一段里学生语言表达前后矛盾,教师则要给出评语:“前后没有良好的结合,稍微改一下就会更好哦!”,过程中注意语言的组织,站在小学生的语言水平上给出客观的点评,不能要求过高,同时注意因人而异,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评价语气,对于比较骄傲的学生要保证建议的诚恳,对于谦卑的学生则要积极肯定其优点。这样一来才能让习作评语变得更加严谨、准确、高效。
(二)生动有趣,激励学生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一些幽默有趣、博学多才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喜爱。对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语的时候也要保证语言的生动有趣,保证评语内容的趣味和真诚,无论是表扬还是建议,都要尽可能地做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没一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如:“这里描述的真棒!”“进步很大呦!”等等,多用一些真诚、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判决式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写作的信心,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简单明了,指导性强
一些教师在给出写作评语的时候,内容看上去很有文采,但是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完全不能理解,对此,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保证评语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语言的设置要简单明了,并且书写工整。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受到影响,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做到文质兼美,书写工整。
除此之外,就是评语内容不能偏离作文,要让学生看到评语之后既乐看,又得益。过程中注意的是评语是给学生看的,不是给教师看的,因此一定要标准规范、合乎实际,同时标点符号使用得当,书写干净工整,坚持做到为人师表。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学生写错精彩的作文,教师的评语十分重要,对此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积极运用好评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信心,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其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权俊良.作文评语,沟通师生的桥梁[J].山西教育,2004(10).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4).
[3]张宝林.妙写作文评语,提升作文能力——如何写好小学作文评语[期刊论文][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