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构建模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新红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念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构建知识模型,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原理与生成过程,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元认知,加强他们对抽象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模型;数学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066-02
  数学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运用数学思想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生活质量与思维品质。但是,传统数学课局限性强,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分数、解题效率,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深入到知识点的探究之中,致使他们难以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针对这个问题,科学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均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验。
  但是数学模型的构建并不是盲目的,它一方面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对知识的感知。
  一、教学贴近生活,展现数学模型
  从生活的角度着手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展数学授课期间,教师不妨利用电教设备展现生活数学的轮廓,加强课堂的代入感。
  以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为例。在教学的前一周,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旋转”的案例,让学生在深入调查中体会旋转的特点。比如,钟表上的秒针、旋转的电风扇等。待学生对“旋转”有了感性的认知,会对《图形的旋转》产生浓厚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大家收集的旋转案例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此期间,通过学生的调查、分析,他们可以逐渐意识到旋转的三大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生活模型,然后要求他们判断哪些属于旋转,哪些不属于旋转。就这样,通过反复的体验、思考,逐渐加深学生对旋转问题的认知。在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手机上下载俄罗斯方块,展开拓展性的训练,并在体验的基础上对旋转进行总结。
  可见,在有趣的课堂模型体验中,数学变得不同于以往,不再单调乏味,而且,为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铺垫了认知基础。
  二、建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目前,数学教材指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这样要求教师在构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学生的探究动力,从而确保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在具体实践中,问题情境的确立要符合两点:第一,为学生熟知的,且被学生好奇的;第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自主操作的。
  以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为例,在建立问题模型期间,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定义进行回顾。随后,利用电教设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比如,“将木条A和木条B的中心重叠,随后利用钉子固定”“將木条A和木条B进行平行摆放”。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哪种方法可以成功制作出平行四边形?原因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在总结“因素”的时候相对困难,这是因为学生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头脑风暴,从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定理、定义等方面着手。譬如,有的学生在这期间指出“哪一种可以构建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最佳的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而他总结的原因就是——“平行四边形,两组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学生寻找其他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然后指出原因。这样可以给学生制造持续性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的情境体验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梳理探究线索,形成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问题——探究——总结”三个步骤。尤其是在总结阶段,刺激学生的认知思维,加强他们对问题的梳理,确保他们在观察问题、探究问题期间快速整合零散的知识碎片,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是践行数学思维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延伸性的任务。
  以《黄金分割》为例。在完成教学之后,学生初步了解了“黄金分割”的基础定义。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任务:1.寻找生活中有关黄金分割的现实案例;2.利用相关知识展开探究活动;3.撰写探究报告,并指出自己的自主学习心得;4.对问题、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譬如,有的学生针对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展开了探究。因为这个建筑的上球体是塔身的黄金分割点,所以可以计算出塔底的单位距离(注:学生需要标注精确到哪个单位)。在此期间,考虑到部分学生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组员集思广益,可以有效计算出结果。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黄金分割”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建筑草图,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由此可见,构建出体验性强的情境模型,启发学生展开探究,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强化数学思维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师过分强调结果,忽略了探究的过程,这样是不可取的。在观察学生表现时,应该将学生的思路、过程视作研究重点,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短板。
  四、践行课后反思,促进核心素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标准的,教师更要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教师要定期引导学生展开课后学习反思。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不足,同时也能间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并给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铺垫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利用黄金分割的知识点解决现实问题时,有的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懂得如何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解题陷入瓶颈。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换思维模式,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搭配使用,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
  同理,有的学生在利用数学思维解答习题时虽然可以快速得出答案,可一旦题干条件变化,就会不知所措。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不会解答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地方不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当然,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反思,比如,“为什么会这样?它的原理是什么?其中涉及了哪些数学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反思习惯,对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体验平台,确保学生在体验和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数学模型的构建是为了教学而服务,所以在授课期间,教师也要重视对传统板书的合理运用,更不可让学生只顾着玩乐而忘记了学习。
  参考文献:
  [1]周卫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2]毕文娟.数学思维模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