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数学课堂的有效追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海丽

   摘 要:就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展开分析。数学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巧妙的追问,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追问;思维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改变。数学教师开始借助数学课堂的有效追问,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思维碰撞、智慧启迪的良好氛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追问的教学手段,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的一种对话形式。而追问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二次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阶段,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教师随意直白、不够严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追问,使学生感受到了不尊重不信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数学教师只是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互动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问,而提问的问题又缺乏价值,那种学生不需要思考便能脱口而出的问题,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的。如果教师在问题追问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答案,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进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使追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借助课堂有效追问,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特征,为学生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节“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首先,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情境进行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为学生讲解“每天早上,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就会把庄严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吗?”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说“东方”,这样就顺利地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其次,数学教师再借助课堂进行有效追问,“太阳在东方升起,在什么方向降落呢?与东方相对应的方向是什么?”通过教师的巧妙追问,使学生掌握了西方的概念。從而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南北两个方向,这样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抓住正确的追问时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直面学生的错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的错误思维是学习效果的真实写照,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认知情境。数学教师要抓住正确的追问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追问,让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节“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蝴蝶的翅膀、平静湖面上船的倒影等有关图片,发现图片中的共同特征。通过提问“大家可以剪出轴对称图形吗?”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来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将剪出的图形对折,当发现没有重合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巧妙地追问“两边的图形虽然一样,但没有完全重合,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学生通过对制作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出折痕不是一条直线,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有效的追问,使学生学会判断轴对称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借助数学课堂的有效追问,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秦美香.追问,探索思维更深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
   [2]周玲娇.“问”有学问方能出“彩”: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7(29):58-59.
   [3]陈心忆.追出精彩,问出格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的一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7(5).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