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教学现状与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晓慧

  【摘要】美术教育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目前美术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教学  现状  改革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程立项建设项目,教改项目:55号《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208-02
  前言
  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他们的作品有着成人美术所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美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美术素养水平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我们要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以此对美术教学的目标进一步的明确,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同时也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为美术课堂注入更多的元素,真实有效地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成效。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是关于视觉艺术的学科,美术课程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在审美、创新与抽象思考方面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幼教老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我们更要知道,美术教育在整个学前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表达事物的能力,色彩的认知能力与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幼教老师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对老师的美术技能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老师要明白美术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所以,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提升教学成效。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沒有很好的根据幼儿园工作需要和儿童美术教育特点设置课程,使得美术教学难以满足学前美术教育的需要。有些院校在沿用专业的美术院校的课程教学,太过专业,造成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的现象。而有些院校却恰恰相反,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单调,就1-2门美术课程。正是对学生所需能力定位不清,造成课程设置在安排上的前后混乱,也造成不清楚开设什么课程能培养什么能力的情况。
  目前很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方面用词含糊、宽泛、不够准确,甚至是夸大目标,结果是课堂上完不成目标任务。在情感方面的隐性目标也是泛泛而写,甚至从开学到结束,每节课的情感目标从一而终,几乎没有变化。这与我们目前教育提倡的课程思政专业课堂背道而驰,不能完成情感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安排少,实践不够
  很多师范院校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安排的课程种类少,课时短。考虑最多的还是一些文化课程,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跟不上,其他的能力就无从谈起。课程种类和课时不够必然会导致学习成效的降低,美术技能的提升一直滞后于其他学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都是造成美术课程的教学成效不理想的原因。
  (三)单一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仍然在很多院校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落后,从而使得整个课堂上都是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学生只能机械地模仿,造就了他们只会临摹,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布置下去的作业任务也只会从网上下载照着做,不会去变通,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程度的抑制,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他们将来如何在幼儿园启发、引导和守护好儿童的想象力呢?
  (四)对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培养力度不足
  目前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很少开设,导致幼师对学前儿童美术认知知识了解甚少。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大同小异的简笔画造型、一样的颜色在孩子的作品里处处呈现,这就是不知道怎么教儿童绘画的结果,直接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绘画评价更是,看谁画的最像和看谁画的最好看,谁涂的颜色最匀称工整。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只是关注学生美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很多学生在进入幼师岗位以后,即便自己拥有很强的美术技能,也不能很好的启发引导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没有考虑到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比绘画技能更重要。这很影响儿童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科学设置美术课程,明确教学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幼儿园美术教学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使课程内容与学前儿童学习息息相关。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育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属于较低的基础能力,而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属于较高的能力。所以依据培养能力的高低、开设课程的门类、前后时长,而不是盲目的开设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主要有绘画和手工两大类,在绘画的基础上主要拓展出造型基础课程、色彩应用课程、美术教学应用课程等。也可以将上述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按照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难易程度上对美术课程的类型进行安排和拓展,能够使课程的设置更为科学、合理。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细分,可以使课程定位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大的方向明确后,再对每节课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制定可行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推進课堂改革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加给学生,而是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邓小平解决农民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土地还给农民,同样,解决学生积极性的办法是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的舞台。只有当“教堂”变成“学堂”时,课堂才是生动的、生活的、生成的、生态的和生命的。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2.改变课堂教学流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单调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且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不会有深刻的记忆,所以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方式要多元,这样老师在进行授课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比如尝试教学法: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画。尝试可以成功,也允许失败。成功了,说明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失败了,再听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效果不是更好吗?把“先讲后画”改成“先画后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上课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先练,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行为,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尝试之后,不知道自己画得对不对,就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最后会主动要求请教师指点迷津。以上每步都是学生主动行为,因此“先画后讲”后,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才会引发课堂教学的根本变化,促成教师的角色转换。
  3.积极应用新媒体、软件等,丰富教学手段
  云课堂、微课堂、各种软件的应用,使传统单一的教、画、听,转变为更加丰富、全面的听觉、视觉的享受、使知识和技能在新媒体的应用中迅速转换,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对学生美术教育活动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就是对幼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更要重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课程的开展,从老师到领导要意识到对学生不只是要训练美术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求学生对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绘画特点和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胜任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的指导任务。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校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有多元创新的教学方法,有丰富的课堂知识内容,以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有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的培养,因为幼师美术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只有根据现状不断地尝试解决美术教学方式中出现的问题,为美术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和生机,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何雨立. 幼儿师范学前美术教育现状及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素芳.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焦丽霞.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