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燕琴 杨福祥
[摘 要] 广东省教育系统在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提出了职业院校“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要求。“双精准”育人要求是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在调研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如何实施双精准育人,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做法,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32-02
一、引言
模具素有“制造业之母”的美誉,其发达程度直接关乎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据中国模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模具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位列世界第一。东莞现有模具企业超过2000家,已经成为广东主要的模具产品集散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業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东莞出台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对接国家战略,表明了东莞在铸造“中国制造”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决心。东莞模具行业正在加快创新,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这些都为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在校生240人,目前主要存在人才培养方案未能根据企业的升级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不够充足、教学方式手段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够及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培养与岗位有效对接、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十分必要。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
要实现“将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面”,就必须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学校要根据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岗位标准,来选择企业、建设专业、规划课程。为此,我们开展了模具企业的市场调研和模具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就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总结如下。
(一)发展趋势
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
未来重点发展的产品主要包括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和多功能复合模具等[1]。由于成型零件日趋大型及高效率生产所要求的一模多腔,使模具日趋大型化;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模具加工精度要求日趋提高;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方向发展,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模具的复杂程度将更高。
2.CAD/CAE/CAM的技术应用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目前,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已经采用CAD/CAE/CAM一体化技术代替了传统的绘图板,模具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模具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模具CAD/CAE/CAM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多功能模块的协同作业,以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功效。
3.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逐步提高
模具的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也能促进模具质量的提高和模具制造成本的降低。近年来,模具的标准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标准件的规格、品种也日趋完善,精度、寿命也日趋提高,目前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销售网络,保证供货速度,提供物美价廉的模具零件。
4.模具加工行业正向着快速、精密、智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需要,在模具和冲压设备上广泛应用了各种自动化的进、出料机构:对大型冲压件,往往配置机械手或机器人;对中、小件的大批量生产,广泛应用多工位级进模和高速压力机;对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另外,基于知识的智能型冲压CAPP系统正在建立中,并与CAD/CAE/CAM实现管理集成化,模具制造正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人才需求
1.专业能力
根据调研结果,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毕业生进入公司之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与学校教授的可能有差别,因此学生需要学习新公司新岗位的技能,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操作、电火花及线切割机床操作、模具钳工操作以及CAD/CAE/CAM等软件的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制图识图、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模具设计等。
2.职业素养
企业期望学生拥有的职业素养排在前三位的是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习惯、良好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工匠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这些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模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我院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努力做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发展是互为依托的关系,一个有效的专业链不仅能够实现优质的人才培养,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一个主导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能够为专业链提供强大的需求空间。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模具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东莞的长安和横沥模具城都颇有规模,模具企业超过2000家,是广东省主要的模具产品集散地,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我院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走访、深入模具企业一线等多种方式,从模具行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等几个方面调查模具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积极探索适应产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我们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
围绕模具设计及制造职业岗位能力,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按照“职业分析一典型工作任务一行动领域一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的设计,梳理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的课程标准,教学才能更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才能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我院针对模具行业有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从中提炼出7个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有关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从而建立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岗对接”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根据模具行业发展需要,新增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精密检测技术应用等相关课程,用来替换以往的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与专业紧密度不大的课程。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
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首先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将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工学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另外,我们还需通过参加专业研讨会、企业招聘会、企业实地调研,密切关注模具技术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讲座等形式,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及时更新进入教学。教学团队采用专、兼教师相结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分别负责校内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和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的技能学习。积极构建多元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评价标准,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协同作业等多元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教授过程、评价机制等与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要求精准对接,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职业规范,成为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的高素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四)校企协同精准对接育人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产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相关企业行业参与学校育人就显得特别重要[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我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包括五轴机床、车铣复合、立式加工中心、数铣、数车、慢走丝、镜面火花机等在内的加工设备和大批包括UG、Moldflow、模具虚拟安装在内的专业应用软件,且与安谛精密有限公司、精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与科鸿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大铭粤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36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
四、结语
地方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以贡献求发展。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精准对接、大力发展校企协同合作育人,旨在促进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質的不断提高,提高高职教育“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苗现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问卷调查报告[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241(12):179-181.
[2]崔蕾.校企协同精准育人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8(18):188.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