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玉城
[摘 要] 围绕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最终确立 “一头、两翼、三中心、四衔接、五共建”的发展策略,实现了基于服务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汽车技术专业群的特色建设,从而促进专业群与地方产业体系对接的良性互动。
[关 键 词] 汽车产业链发展;汽车技术专业群;四衔接、五共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9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改变,中等职业学校怎样培养行业适用的一线人才,是目前基于汽车产业链发展,开展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校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围绕着汽车产业链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最终确立“一头、两翼、三中心、四衔接、五共建”的發展策略,实现了基于服务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汽车技术专业群的特色建设,从而促进专业群与地方产业体系对接的良性互动,使学校汽车技术专业群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汽车技术专业群包含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三个专业,并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两个专业,涵盖了中职、高职两个教育层次,在校学生数量超过一千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是以我省福州地区汽车前、后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基础,根据产业链中的主要岗位要求,结合现有学校的专业办学条件,在专业建设上稳步推进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了与现代汽车制造和售后维修,美容装潢等主要就业服务领域售前、售中和售后相对接的专业集群,主动对接汽车前后市场。
二、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的举措
(一)创新推进“一头、两翼”发展模式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龙头,以汽车美容与装潢及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两翼,积极应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能高手、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同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最终形成多岗位能力协调发展的完善的专业框架,使我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中职学校中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强化“三中心”实训基地的特色建设
结合福州地区产教对接、校企合作的实际需求,强化汽车实训中心、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综合培训中心三个实训基地的建设,合理规划实训场所,根据专业的规模、专业的发展前景、福州地区产业的实际要求、现有的师资配备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整体设计,做好专业的布局工作。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尤其是专业发展状况和学校经济状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和完善相关实训室,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实训基地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合理维护保养设备,形成维护保养的日常管理机制,推行6S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实训室的现场管理水平,注重实训基地的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和层次。
(三)“四衔接”突破校企合作机制障碍
1.将专业发展衔接行业企业需求。根据福州地区汽车行业前、后市场的需求情况,优先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协同建设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新能源方向)与汽车美容与装潢专业,并适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建立相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企业急需的汽车技术专业群发展格局。
2.将教学内容衔接企业岗位要求。根据汽车产业链中主要岗位的要求情况,校企双方共同商讨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并设计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实训项目,嵌入体现企业职业素养的课程模块,建立基于能力导向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促使学生就业能力快速提高。
3.将教学过程衔接企业工作过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根据企业的工作性质,采用更为灵活的“2.5+0.5”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在校学习到生产实习过程的衔接方案和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如与福建东南汽车有限公司、福州万商名车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生产实训基地。
4.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并不是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指职业内在的要求和规范,是职业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渗透职业素养,比如在电控发动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学生常规的知识、技能讲授外,还要强调实训安全、团队协同、时间管理等方面,从而实现专业学习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相统一。
(四)“五共建”引领校企合作跨越发展
1.共建冠名班。自2007年起,我校汽车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新路,先后与福建东南、福建奔驰、福州万商等企业合作组建校内企业冠名班级,在冠名班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规范冠名班的管理,明确了各方职责,学校的教学、管理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学生定心、家长放心、企业省心,上级满意,校企双方目标一致、精诚合作,实现了双赢。 2.共建实训基地。汽车技术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协同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和汽车美容与装潢专业的建设,采取集成、重组、整改等措施,将实训资源整合为专业群核心课程平台和岗位课程模块实训基地,从而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到目前为止,我们与福建东南、福州万商完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汽车整车检测实训室和汽车维护保养实训室,初步形成了集教学、生产、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很好地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共建课程体系。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为基础,开展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对接各专业课程设置,搭建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专业群内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及依托专业方向而整合的岗位课程模块。集中各专业优势,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改革,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蓝本,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平台课程建设,开发专业群内各专业岗位课程模块,解决岗位的针对性问题,形成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4.共建师资力量。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以此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为:
(1)认真抓好校内各项培训工作:坚持按计划开展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基本功竞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抓好教研组的建设工作,推进优质课的构建,以此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按计划推进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开拓视野;每学年定期开展与各地兄弟学校的协作交流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以此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
(2)坚持做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种教育教学培训以及教师的定期下厂实践锻炼,并根据教师个体的差异,给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机会,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外引活水,学校与福建东南、福建奔驰、福州萬商等企业共同签订了教师下厂挂职锻炼以及聘用企业兼职教师等协议,制定了教师挂职锻炼与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共同培养教师的机制,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3)共建学生发展通道。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随着《决定》的颁布,近年来福州地区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职校学生的升学意愿持续增强,在此背景下,我校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五年专,为学生的继续升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合作企业福建东南汽车有限公司与高职院校共建二元制大专,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建二元制专升本,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又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三、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成效
(一)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更新学校办学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师意识得到了升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变得更加自觉、主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调整教学计划、修正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每年举办校企对接会。教学、育人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技能赛成绩名列前茅。
(二)以均衡校企利益为出发点,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学校和合作企业各自优势,实现品牌、实训、师资等资源共享。本学年企业共为学校提供实训车辆、汽车零配件及相关技术资料总价值约100余万元。学校利用自身的专业设备和教育优势,与企业在实训场地建设、员工培训、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使校企分享各自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学校与企业的三方共赢。
(三)以夯实文化融合为切入点,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冠名班通过对企业文化的移植、改造、升华,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创设企业特色班级情境,运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会职业技术技能,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更以一个准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自己,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了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确保了学生的优质就业。
参考文献:
[1]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2]谭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14):230-231.
[3]朱双华,陈慧芝.瞄准汽车产业打造特色专业群的构想与实践: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70-74.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883.htm